战斗剧社
中国综合性文艺团体
战斗剧社,中国综合性文艺团体。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成立。前身是1928年贺龙和周逸群创建的湘鄂西苏区的红军宣传队,后因“左”倾路线的危害,被取消。1934年10月,湘鄂西的红二军团与湘赣的红六军团在贵州会师,红军宣传队重新恢复活动。1936年春,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宣传队隶属二方面军政治部。同年7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由李伯钊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的工农剧社,从人力物力上给二方面军红军宣传队以大力帮助,成为“歌舞剧全能”的文艺团体,由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命名为“战斗剧社”。
演出范围
剧社除了在陕北保安等地宣传演出外,曾到东北军、西北军中去进行联欢、慰问。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剧社与中央红军的人民剧社一起,立即编演了广场活报剧《活捉蒋介石》。抗日战争爆发后,剧团随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在中国中西部晋西北、冀中、晋察冀、平西、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编演了《丰收》、《水灾》、《黄河三部曲》等一批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
发展经历
剧社成立之初,除了在陕北保安等地宣传演出外,曾到东北军、西北军中去进行联欢、慰问。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剧社与中央红军的人民剧社一起,立即编演了广场活报剧《活捉蒋介石》。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为八路军120师,剧团随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在晋西北、冀中、晋察冀、平西、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编演了《丰收》、《水灾》、《黄河三部曲》等一批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1941年夏,剧社分成战斗话剧队、战斗儿童演剧队、战斗平剧队,独立进行演出活动。同年秋,剧社组成一个战斗游击剧团,自带武器,轻装简从,深入晋中平原敌占区进行“麻雀战”式的文艺宣传活动,受到敌占区军民的热烈欢迎。这期间,剧社先后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部队艺术学校、晋察冀抗大二分校等单位补充来一批艺术骨干。剧社的编导人员有莫耶、王元方、严寄洲、石丁、谷军、安春振等,领导人有陈杰、向德忠、梁定商、王克、鱼讯、欧阳山尊、成荫、朱丹西等。剧社还编印了《战斗文艺》、《战斗歌声》、《小舞台》等刊物。
1942年夏,剧社到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并演出了《丰收》、《回头是岸》等剧。1943年春,剧社以崭新的面貌返回晋绥前线,把广场秧歌剧带给前方,并连续创作和演出了《大家好》、《敌我之间》、《南京与重庆》等新剧目,均获晋绥边区政府为纪念“七七”抗战7周年而颁发的“七七七文艺奖金”。这时,文山、杨戈、苗波、赵伟、刘伍等担任了剧社领导人。
解放战争开始后,剧社抽调一批骨干去东北学习电影业务和协助晋绥地方上办起西北艺术学校。同时,由陈播率领的抗大七分校文工团从陕北来晋绥与战斗剧社合并,随即化整为零,参加了陕甘宁晋绥的土地改革运动。为配合解放战争和土改运动,剧社先后创作和演出了《刘胡兰》、《土地归农民》等。1949年夏,剧社到北平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演出《刘胡兰》等剧目,获得好评。同年冬,剧社随军入川,在重庆与第二野战军文工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16:22
目录
概述
演出范围
发展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