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战
避免不利决战、执行有利决战
战略决战是指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通常由一系列战役、战斗组成。
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是歼灭敌军主力,剥夺对方的战争能力,夺取战争的决胜权。有时根据需要,也可在歼灭敌军主力的同时,夺取或控制对方的政治经济命脉。
通常是握有战略主动权的一方主动进行决战,并主张战争开始就同对手进行决战;在战略上处于被动的一方尽量避免与其决战,经过一段歼敌的过程,创造决战条件后再展开决战。
发展历史
战略决战是战争中最激烈、最紧张、最复杂、最艰难的阶段,关系到战争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中外战争史上许多战争或战役,都具有战略决战性质。
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如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公元620年虎牢之战等,都是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
19世纪中叶前,受生产力水平和武器技术装备的制约,难以长期支持大规模作战,统帅部很难同时指挥和协调几个战略方向的作战和行动,战争的双方往往以一个地区的一次重大交战决定战争的胜负。19世纪中叶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铁路、海上船队及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为分批逐次决战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等都带有战略决战性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也是逐次进行战略决战的范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略决战经验。毛泽东指导人民解放军积极创造决战的条件,及时抓住决战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在指导决战的实践中极大地发展了战略决战的理论。包括:
①避免不利决战,执行有利决战。正确把握时机,既不能盲目地或过早地进行,又不能失之过迟。一般来说,在军事力量乃至政治、经济等综合力量对比上占有优势时应果断进行决战。有时从全局来看对己并非完全有利,但在某个局部出现有利形势时,也可以抓住时机,通过局部决战发展为全局性决战。
②正确选择决战空间和目标。进行战略决战的作战地区和打击目标,一般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经济中心、重要军事集团,或者是对方某个联盟国家。
③周密计划,充分准备。在有充分准备并把握战略枢纽以指导战役的前提下,初战应力求打击敌军的要害并求得胜利。
④密切协同,各种斗争形式相互配合。战略决战是交战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必须使各个战场(战区)的作战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敌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整体打击。还应运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种斗争形式相互配合,造成对敌的总体打击力量。
⑤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军力对比的优势是进行战略决战的主要条件,但寻求决战的一方有时在军力上并不占很大优势,通过巧妙地机动兵力,逐次转用,使每战都能对敌形成较大的优势,各个击破敌人。
⑥掌握强大的机动兵力,用于发展胜利和应付意外情况。
随着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战争中战略决战将在全方位、多领域展开,双方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复杂,对战略决战时机的掌握,方向与目标的选择,战争力量的相互配合和兵力运用等,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21:46
目录
概述
主要目的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