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寺位于戴云山南麓的福建省德化县境内,是德化县四大名寺之一。
简介
戴云寺,是德化县境内历史最早的一座古寺,也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寺之一,在闽台两地和海外香火远播,信徒众多,1961年被列为德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寺远离人间烟火,环境清幽,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戴云寺历史
史载,南北朝时就有僧人到此修行。唐时泉州僧人释知亮,因仰慕戴云山高雅,到戴云修行。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在戴云山腰南坡建戴云寺,寺背奇高耸入云、势如屏障的戴云雄峰。奉释如亮为该寺鼻祖。戴云寺乃闽中地区规模较大且年代悠久的名刹之一,历代邑宰多年此祷雨。至今犹珍存明万历年间进士、官居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少师衔、大书法家张瑞图题识的“豪余精舍”等匾额。
建寺后历代维护修葺,殿宇宏大。戴云山寺历经千载风雨沧桑。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僧怀整募资扩建。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在寺前建石板桥。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修建大殿。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及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先后部分修葺建筑物。民国29年(公元1940年),马来西亚华侨陈助子、戴云居士陈伯章邀同叶、郑、许等姓信士捐款重修复,格局规制形成于此。
戴云寺附近有清代僧徒舍利塔,名曰“海会塔”。塔后石碑上勒刻文字曰:“本寺倡缘比玄,真保、真承、真应、真亮、真衍、真孳等合建海会塔,以垂永久,地理表镜同识。康熙辛亥仲春吉旦,如是文书。”
1961年由
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重建后的戴云寺,由上、中、下殿组成,两边厢房与主殿连成一体,富丽堂皇。寺后的戴云山景色秀丽,奇峰异石,使人眼界大开,叹为观止!明代曾有人把戴云山的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迎雪春湖”、“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凤髻通玄”、“涧畔石舟”、“天池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石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这些揭示了景物特征并赋予了神话色彩。
戴云山还有秦代的“尼姑幢”、“佛室”,六朝“圣僧墓”,唐代“祖师墓”,历代“和尚墓”和建于南宋淳佑十年(公元1250年)的尖岭石板桥,以及大小险古代炼银遗址。
唐宋时,泉州刺桐港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要港,且享有“泉闽佛国”之誉。亚非各国友人纷至沓来,其中不乏佛家僧侣。晚唐侨寓泉州开元寺的身毒(今印度)释知亮大师,即是其中较为出名者。
释知亮居开元寺东律巷多年,对佛学及汉文化造诣很深。他不论春夏秋冬,常袒露一臂化缘于市,寒霜雪中犹然。人呼之为“袒膊和尚”,他慕名云游戴云山,见此山高出尘寰,巍峨壮观,奇岩兀立,峰峦竞秀,以为幽绝宜结庐,为之倾伏,曾赋诗赞曰:
戴云山顶白云齐,登顶方知世界低。
异花奇草人不识,一池分作九条溪。
释知亮留恋于戴云山山水之间,经年方归泉州开元寺,他仰慕戴云山钟灵毓秀,心往神驰,食不甘味,常自言自语:“身在紫云,显在戴云。”紫云即开元寺,该寺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他与其师慈感从泉州开元寺徙居戴云李山,结庐讲演佛经,说法传道,相传有虎驯伏其侧。人若问晴雨,常能应验。唐大中十二年(858年),释如亮在开元寺圆寂。其弟子将他肉身塑像作为纪念,号曰“袒膊大师”,依遗嘱迁戴云山祀奉后,慈感亦在戴云成正果。
宋代,泉州知府乔维岳游戴云后,在其文《戴云山记》中缅怀高僧释知亮逸事后,感慨道:“山水往往为禅刹佛子之后据,即其身与化去,而其名与像犹能与此山终古也。”
戴云寺自建寺以来,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在此禅定。南北朝(420-589年)就有僧人在此开发。唐大中年间(847-859)印度高僧知亮,号祖膊与其师慈感驻锡李山讲经说法,后来成为戴云寺的开山祖师。今在戴云寺住持的是毕业于台湾佛学院的和尚,法号释道禅。时隔数百年,寺前寺后有的景点可能时过景迁,如“石壁悬松”原景点可能随着日月的推移而消逝。有的景点从另一地方出现。又如“云窝古寺”大概指的“戴云寺”其面貌与原来亦大不相同,原来按佛寺格局营建有的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大雄宝殿等,现在有的没有了,有的格局变了。但现有的戴云寺装饰上有栩栩如生的石龙柱,屋顶上盖的是富丽堂皇的黄琉璃瓦,比以前壮观得多。
戴云寺在闽台两地和海外香火远播,信徒众多。但因年代久远,至近代已是寺旧僧稀。1996年11月,台湾省台北县金海禅寺释传斌法师、德化旅台里人郑点金先生等浏览戴云山的无限风光后,到戴云寺进香,触景生情,感慨万端,深情地说:“没有到过戴云,就不知道戴云的壮美。到了戴云,真有点舍不得离开。我们应该做些有益的事情,才算不虚此行。”于是,他们当即表示捐资重建宝寺的意愿。为抢救这一闽中名刹,1997年2月,在德化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陈能峰等11位人大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建议县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我县名刹戴云寺》的议案。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5月15日,县副处级调研员、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林富儒带领县文化局、文管办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戴云寺实地进行考察,并与戴云村负责人一起研究,提出了保护戴云寺的初步措施。9月3日,戴云村两委向县有关部门写了《关于戴云寺维修方案及所需经费的报告》。10月16日,县委台工办、县政协专委办领导陪台胞郑点金先生到戴云寺实地考察,郑先生表达了要发动台湾有关人士捐资修建该寺的意愿。11月23日,县长许昆贞、县委常委吕素珠、县政协副主席梁丁云及县有关部门领导又陪同台湾金海禅寺传斌法师及郑点金行政管理再次到戴云寺考察,两位台胞表示要捐资修建主殿,并当场捐献美金1.3万元(郑点金先生0.8万、释传斌0.5万)。当天下午,许昆贞县长、吕素珠常委、梁丁云副主席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赤水镇及戴云村主要领导与台胞释传斌、郑点金在县政府接待室举行了座谈会,决定成立“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寺修建委员会”,县财政拨款10万元拓宽及改建戴云村通往戴云寺的公路,赤水镇负责组织施工,并于春节前完工。
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部长梁丁云任戴云寺修建委员会主任。1997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十六日)正式动工重建。台胞释传斌,郑点金等旅外人士捐资逾三百五十万元人民币。2000年11月20日(农历十月三十五日)竣工。依旧制重建的戴云寺由大雄宝殿、祖师殿及禅房等附属建筑群组成,古刹重光,金碧富丽堂皇,气象恢弘;背后和两翼群山拱卫,古木森森,修竹幽篁,清爽怡神。寺前一方“放生池”,泉清物灵。多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对保护闽中山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戴云山的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县长杨益民在百忙中挤出时间,数度登山考察,亲自描绘建设蓝图。此后,县、镇两级政府先后投入200多万元资金用于戴云山的生态保护和
旅游设施建设。基础服务设施大为改善,修通由赤水镇猛虎村起至戴云寺的公路4.86公里,由德化县城可驱车抵达寺址。戴云寺成为戴云山风景区一大景观和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的胜迹,终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台胞魏煜挑先生更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台湾南投县举家迁徙到德化安家落户,在此投资种植高山云雾茶1500多亩。这道宽阔的绿色风景线,将戴云山和阿里山那割舍不断的情缘紧紧地牵连在一起!
在戴云寺重修期间,由台湾金海禅寺住持释传斌率领的广承岩旅游团共28人到戴云寺参观。旅游团参拜了戴云寺的观音菩萨、慈感祖师、袒膊祖师、陈公祖师等佛,详细了解察看了戴云寺第一期修建工程的情况,并兴致勃勃地浏览了戴云寺周围的名胜古迹。县政协副主席、德台民间交流协会名誉副会长、县委统战部部长、戴云寺修建委员会主任梁丁云,县委台工办主任、德台民间交流协会副会长、戴云寺修建委员会副主任王联碧,县政协专委办主任、德台民间交流协会秘书长、戴云寺修建委员会副主任陈能滚及台胞郑点金先生陪同旅游团参观。大家一致认为,应扩大宣传戴云古寺,提高它的知名度。
不久,由台北县万里乡磺坛村金海禅寺释传斌法师率领的旅游团38人到戴云寺进香。这是戴云寺接待的第一批台湾进香团。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台工办及戴云寺修建委员会联合接待了旅游团,县政协主席李孝仪,县委常委、戴云寺修建委员会名誉主任吕素珠,县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戴云寺修建委员会主任梁丁云,戴云寺修建委员会副主任陈成赞、王联碧、陈能滚,委员陈文兴、陈仁长等陪同旅游团到戴云寺进香。 后来陆续有来自台湾省各地的信众驱车到德化戴云山游玩,到戴云寺烧香拜佛。戴云寺的悠久历史和优美风光引起了旅游团的极大兴趣,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佛教文化的深远历史和深刻内涵,增强了祖国的认同感。
戴云寺千年庆典日
今年农历十月廿五,戴云寺将举办千年庆典活动。日前,记者从戴云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之所以选在该日开展庆典活动,因为农历十月廿五是戴云寺开山第一祖师慈感和尚的生辰。
据悉,戴云寺位于戴云山脉中尖山南麓,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早在六朝时,就有僧人在戴云山禅定。唐大中年间,慈感和尚和其徒弟袒膊云游戴云山,被风光所吸引,流连忘返,在锦屏湖搭寮禅定。开平二年,建戴云寺,奉慈感和袒膊为开山祖师。
朝圣之旅
往戴云寺的路上,清溪潺潺,鸟鸣啾啾,松涛如诉,石砌古道绕山蜿蜒而升。戴云寺磅礴大气,背靠如山巨岩,面向重重远山,凡人到得寺前,便有心胸豁然旷达之感。
戴云寺白墙红瓦,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由大雄宝殿、祖师殿及禅房等附属建筑组成,正面外墙为七开间,寺内两侧为厢房、饭堂等,大雄宝殿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祖师殿供奉慈感祖师、袒膊祖师,左右两室供奉地藏王、观音。
戴云寺地处赤水镇戴云村,始建于后梁开平二年的公元908年,历代都有维修,1961年被
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寺庙为2000年重建,寺庙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德化县现存最大的寺庙之一,也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寺之一。
戴云山开发历史悠久,史载南北朝就有僧人至此开发。唐时,泉州开元寺印度高僧袒膊(名知亮),仰慕戴云山钟灵毓秀,常自言:“身在紫云,显在戴云”(紫云即指开元寺),他常与其师慈感到戴云山结庐而居,还写下许多赞美戴云山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这样写的:
戴云山顶白云齐,
透顶方知世界低;
异草奇花人不识,
一池分作九条溪。
人间漫说上天梯,
万转千回总是迷;
曾似老人岩上坐,
清风明月与心齐。
公元858元,他圆寂后徒弟将他的遗体运往戴云山塑像祀奉。后慈感亦在戴云寺坐化,二僧被推为戴云寺始祖。
寺内有墨宝。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建极殿大学士加太子师衔、书法家张瑞图曾为戴云寺题写两块牌匾和两副对联,牌匾为:“豪余精舍”、“一堂清众”。
对联一
万般云归云与老僧为座榻不知绕刹皆云
高昂雪积雪催衣钵涤凡尘赢得浑身是雪
对联二
雪凝同积雪霁同空已消融未消融总归本来面目
云去山青云聚山白有色相无色相尽属无尚虚空
寺中有金桂。戴云寺东面有棵桂树,叫“八月桂”,为建寺时所种,至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因八月开花而得名,树高7.75米,主干胸围1.5米,树冠幅为7.1×5.7米,花呈金黄色,所以也称“金桂”,为桂花中的精品。八月桂的花蕾虽然较小,花期也只有五六天,但开花时花香可以远飘千米之外,为桂花中精品,花可提取芳香油,可制香米,亦可熏茶,制桂花酒,还可入药,具有散寒破结,化痰生津,明目之功效,花呈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再加上花香浓郁,树高罕见,树龄较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身在寺中,观云雾,听松涛,说山水,悟禅理,看风从禅房窗台上轻轻吹过。窗外有远黛,有薄岚,是山光,是虚幻;淘洗着风尘也淘洗着心灵,心灵便也超尘脱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