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公亮
中国电影教育家
戴公亮,男,出生于1909年春,江苏吴县甪直镇人。中国电影教育家、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人物履历
1933年他毕业于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在大学读书期间,受到该院研究实验部主任俞庆棠先生所大力倡导的“视、听”教学、以电影、幻灯、图片及文艺演出等辅助教学形式进行教育的深刻影响,热爱起电化教育,他的毕业论文《中国电影教育的初步建设》,受到俞庆棠、谷剑尘的重视。毕业后他留校在研究实验部开展视听教育工作。
1934年,戴公亮被派去上海联华等电影公司学习和实习电影制作。1935年正当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接受邹韬奋先生摄制抗日宣传教育影片的倡议,由戴公亮负责编导、摄影,利用实景、图片、动画、字幕等表现手段,摄制了宣传抗日的教育影片《五十六年痛史》,影片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从清朝光绪年间以来对华侵略的历史。该片放映后对激励群众抗日起了积极作用。该片由当时的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收购,印制了85个拷贝分发各地。
1936年,俞庆棠、甘豫源与戴公亮等人一起创建电影与播音专修科,以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当时派戴公亮赴沪邀聘了孙师毅任科主任,许幸之、司徒慧敏、杨霁明等任兼职教授。戴公亮在该专修科中负责《电影施教》等课讲授。他也是中国最早引进“电化教育”一词的学者。
1936年专修科的师生摄制了由孙师毅编导、杨霁明和戴公亮任摄影的大型纪录影片《除旧布新》。
抗战及解放后
抗战期间,四川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专修科,戴公亮任科主任。1943年后,戴公亮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修科和社会行政系任教,同时,兼授中央大学师范学院电化教育的课程,直至1945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恢复电化教育专修科后他再次出任科主任。1947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回苏州后,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电化教育系,他任系副主任,当时戴公亮、钱家骏在系主任许幸之主持下副食学生共同合作摄制了动画短片《耕田》,此片曾在苏州、南京高等院校放映。全国解放后苏州与无锡的两个教育学院合并,建立了苏南文教学院,戴公亮在电化教育专修科任教授。1952年,戴公亮随苏南文教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一起调至北京电影学院,任教授,先后在摄影系、工程系讲授《摄影镜头的原理与应用》、《电影技术概论》等课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12:31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