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祖籍河北
沧州,生在台湾,定居吉隆坡。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反映当时马来西亚股市风暴的剧作《沙城》一举成名,作品涉及戏剧、评论、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杂文等。
1990年,马来西亚政府解除其国民前往大陆的禁令前夕,戴小华成了第一位受邀到大陆讲学和访问的马来西亚作家。她后来写了一些散文记述这次被她称为“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的行旅,结成集子《戴小华中国行》。
该书于1992年荣获中国首届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学游记征文“徐霞客文学奖”。同年,她连续出版了《风起云涌》、《点石成金》、《巨笔如椽》等三部与风云人物的对话录,受访者皆为马来西亚重量级足金人物,其中包括朝野政界红人、成功的工商业巨子和文化界名人,书中既有戏剧式的对话,也有散文式的描述,还有评论式的剖析,文学意味甚浓厚。这套书曾高踞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畅销书排行榜首甚久。1994年,她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悔不过今生》,表现了她对妇女问题的极大关注。1996年,她受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之邀,主编《金蜘蛛丛书》,深受读者好评和欢迎。她还受邀担任中国暨南大学的客座教授,作品亦被选入马来西亚及中国大陆的华文课本。
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戴小华的散文精选集《因为有情》由
作家出版社出版,距离她引发巨大反响的长篇纪实性文学《忽如归》不过两年时间。如果说《忽如归》充分体现了戴小华的家国情怀,《因为有情》则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如何在山川行走和民族国家中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坐标。戴小华三十余年的创作充分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具有明确自我追求的都市新女性,是怎样从小家出发,逐渐走向了与更多人群、更大世界相连通的生活道路,她的创作呈现了女性个体和社会历史、民族国家之间的内在关系。
戴小华的作品最难得的是那种俯仰天地的气质和深沉悲怆的家国情怀。《忽如归》描写了在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的故事。戴小华的大弟戴华光为了两岸统一,放弃在美留学,放弃爱情,被台湾当局判了无期徒刑,后被减刑出狱以后,戴华光没有选择留在台湾从政,而是回到故乡大陆。《忽如归》中有两个故事特别感人,一个是在儿子身陷囹圄的时候,母亲不惧权势,披着白布背心,到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门口静坐,拖着老病之身定期到绿岛监狱探视。另一个是戴小华的母亲在台湾突然辞世,为了让母亲落叶归根,戴小华在7天之内,克服重重困难,将母亲遗体由台北运回沧州老家,其家国情怀令人动容,其知难而上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