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琼海,男,汉族,1964年12月生,上海人,教授。1997年1月参加工作,2019年4月加入
民革。现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民革中央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
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担任北京联合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北京工程研究中心、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等市级科研机构。
人物经历
1964年12月26日,戴琼海出生于上海市。
1983年—1987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1992年,担任新疆跃进钢铁厂工程师。
1992年—1994年,就读于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4年—1996年,就读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担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2014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16年,
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担任北京联合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北京工程研究中心、脑与认知智能北京实验室等市级科研机构。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3月,担任四川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咨询专家。
2022年7月,民革北京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民革十四届中央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戴琼海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和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项目,在立体视觉、三维重建和计算摄像仪器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他致力于开展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仪器的研究,旨在提供从亚细胞、组织到器官的多尺度动态观测数据,试图突破百万级脑神经连接的观测,揭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脑科学规律,为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提供支撑。
2022年10月,由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带领的自动化系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团队,提出突破光学像差世界难题新路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上。
2023年11月,经长期联合攻关,戴琼海所在的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突破传统芯片的物理瓶颈,创造性提出光电融合的全新计算框架,并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简称ACCEL)。经实测,该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可达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为超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开辟全新路径。该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2024年,戴琼海、吴嘉敏副教授团队开展交叉合作,提出了计算光场新原理,建立数字自适应光学模型,研制了广域波前计算传感芯片,实现了超1100角秒(对角线)范围的大气湍流实时探测和预测;该成像技术具备大视场、高分辨、强鲁棒等优势,感知范围相比广泛使用的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提升了近千倍。WISE芯片的探测视场等价于成百上千个波前传感器的总和,可广泛应用于现有光学系统,赋能大气湍流的广域探测和预测,修正大气湍流扰动,实现大范围光信号的高效采集与精准重建。
2024年,戴琼海教授课题组在智能光芯片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创全前向智能光计算训练架构,研制出“太极-Ⅱ”光芯片,实现了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原位光训练,为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探索了光训练的新路径。
截至2020年9月,戴琼海先后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期刊论文百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万余次。
2000年,戴琼海应邀在3个省广播电视厅作关于CATV网应用研究及其发展战略的报告。
截至2020年9月,戴琼海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百余项。
人才培养
2013年4月10日,戴琼海做客清华大学323期博士生论坛之“学术人生”讲坛,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十余年的科研历程以及治学与做人的感悟。以他所带实验室学生为例,讲述不同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成长成才的故事,告诫清华学子在选择研究方向时,选择别人未曾注意的重要课题,保持好奇心等。他还总结了自己的一些科研方法,如一流的问题、巧妙的方法、清晰的目标、突出的成果、广泛的应用、新与精、前与后等。
2020年春季学期,戴琼海开设了2门本科生、2门研究生共计4门课程,是《计算摄像》《计算机视觉》和《数字视频》领域涵盖基础知识与前沿发展的系列课程。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戴琼海在立体视觉和计算成像方面做出了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大智者大善,戴琼海认真勤恳地耕耘在学科交叉——计算摄像学的前沿阵地,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形容他为立体视频的奉献不足为过。十余年的顶层信息化探索与建设路途中,他如蜡烛般燃烧自己放出光芒。如今,戴琼海依然斗志不减,焚膏继晷,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科研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清华大学新闻网评)
戴琼海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光场与计算摄像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带领实验室提出多维多尺度光场智能成像理论,多项原始创新成果引领本领域国际前沿,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他多次参与国是咨询,积极为我国人工智能战略发展建言献策。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荣誉。(民革榜样人物推荐人选 评)
社会活动
2022年2月4日,戴琼海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传递北京冬奥会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