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名簿
身份证明文件
户口名簿(household register)是登记住户人员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等内容的簿册。户口名簿是台湾当局实际统治地区(台澎金马)的一种身份证明文件,由各地户政事务所发给的户籍证明。未满14岁未请领国民身份证前,即为它的替代身份证明。
历史来源
户口名簿
户口,又称户籍,一种主要以户为单位的人口管理方法,在东亚中国大陆、朝鲜、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使用。比起世界上其它国家的人口管理方法,中国大陆和朝鲜具有世界上对人口流动限制最严格户口管理制度。
本贯或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共同认定的一位祖先的出生地。
本贯又是指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但他们或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籍贯在旧时主要指现知所属家族开始生息繁衍的主要地域,亦即所谓的祖居地,大至国家或省,小至县市或聚落,但在社会中则有较为宽广的涵义。例如中国及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香港,籍贯是一项很多表格中必填的栏目,如同性别、职业。籍贯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本人出生或祖居地”。
这里出生地是的,而祖居地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概念。譬如,一个人的宗族在江西,但其曾祖父、祖父都在湖南出生、生活,其父亲和他本人又在广东,那么这三地哪一个成为这个人的籍贯则主要看他父母(在他未成年时)和他本人对“籍贯”一词的理解。
最主流的做法是以一个人父亲的籍贯为自己的籍贯,而不是这个人自己的出生地。由于在中国填报籍贯的历史不到一个世纪,大多数人的籍贯其实通常是其在二十世纪初出生的那一代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词语由来
户口名簿
在古代,籍是指一个人的家庭对朝廷负担的徭役种类,也就是指其所从事的职业,如“盐户”(专门为朝廷煮盐以服役的)、“军户”等。北魏诗歌《木兰诗》中花木兰家就是军户,所以“昨日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同一种户役的人户都编入一份册籍。
贯指一个人的出生地,如“乡贯”、“里贯”。《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籍贯合在一起,指一个人的出生地(贯)和家庭徭役种类(籍)的登记文件。《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太兴弟遥, ……迁冀州刺史。遥以诸胡先无籍贯,奸良莫辨,悉令造籍。”不是说胡人没有出生地,而是没有注册。《魏书·宦官列传》:“石荣籍贯兵伍,……”即其籍编于军队。
从魏晋时期开始,国家对籍贯加强掌控,以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指出当时籍贯的漏洞。
户口定义
户口名簿
户口,是个法律概念。就是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户口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人口管理方法。
在中国当前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而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即由业缘关系共同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户的称为集体户。
宋朝的赋役户籍档案有两种:一种是“五等簿”,主要记载户口资产和户的等第,另一种称“丁籍”,主要交纳丁身和负担徭役。“五等簿”和“丁籍”合称为户口版籍,构成宋朝的赋役户籍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是中国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人口管理政策,表明了人在本地生活的合法性。中国的人口管理长时间以来基于此制度。
中国在其历史上采用了很多种方式来管理人口,基本的管理方式则大致相同,都是由官员负责维护人口的档案,以作决策参考。
管理作用
户口名簿
中国的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户口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也同样是中国户口登记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户口登记,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比如出生登记标志着一个公民在国家、社会、家庭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开始,也是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血亲关系发生的依据;死亡登记标志着一个公民一切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终止;婚姻登记不仅证明公民的婚姻状况,而且结婚登记构成合法的婚烟,产生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中国的户口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户口登记可以提供基本的人口资料。比如人口数量有多少、城乡或地区分布如何、有多少老年人、多少劳动力、多少学龄人口、多少婴幼儿人口的职业分布如何、行业分布如何、文化程度分布如何、婚姻状况如何等等数据,这样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物质和文化生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在中国户口登记不但有居民户和集体户之分,更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以及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分,中国公民户口与外国人户口之分,还有水上户口等等。不同的户口分类管理模式,特别是城乡户口的分类管理,是长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曾经有效地保障了中国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香港将“户口”一词用于银行账户,是全国仅有的。因此,如果需要同内地人谈“银行户口”,应说账户。开户口是开账户;银行簿仔在内地叫存款簿或存折。若无户口,无法获得身份证,无法上学、工作、结婚,无权领取护照;过去更厉害,连粮票、油票、肉票、布票都无法领取,意味着不能穿衣吃饭。
根据《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一》,周宣王时就有官吏负责“少多、死生、出入、往来者”。周礼中则记载内史、司会、冢宰都存有户籍副本。根据到国都距离的不同,周朝将领土划分为乡、遂和都鄙,用来执行不同的税收、征兵和土地划分制度。但是类似现代的限制人口迁移和户籍注册制度则首见于保甲制度。管仲提出“禁迁徙、止流民、圉分异”的政策,限制人口的流动,以及自行分家。而商鞅的《商君书·垦令》中则提出“使民无得擅徙”。
管理现状
2005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官员表示拟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2005年10月27日,公安部新闻局表示,全国已有陕西、山东、辽宁、福建、江西、湖北等11个省的公安机关开展了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工作。公安部正起草户籍法,预计会突出控制人口的个人信息、弱化户籍的附加职能。
户籍制度
中国大陆
户口名簿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升学、就业、社会保障、居住等都与户口挂钩,并且两类户口的的规定作为区别对待。公安部门正在起草《户籍法》准备提交中国全国人大,预计会对严格的户籍规定做松动。部分地区(例如青岛)已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制度,统一为居民户口。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审查制度密切联系。碍于中国互联网的监控程度,对此保持缄默。
中国台湾
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
台湾地区的户籍制度系依户籍法之规定办理,主管机关为台湾当局内政部门,主要分为身分登记及迁徙登记。举凡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等涉及身分变更者,皆属身分登记之范围,此外,人民迁出原户籍地后三个月内,应至迁入地申报迁入登记。政府每十年举办一次户口普查,定期举办巡回户口校正,但查缉并不严格,除了中国台湾国民身分证以外,现行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户籍誊本、户口名簿是政府机构经常要求人民提供,以玆核对的证件。
韩国户籍
在朝鲜王朝‎时代存在着两班、常民、白丁等等级制的户籍制度,日本殖民时期改用了日本家族式的户口制度。基于户籍制度而实行的征兵制是非常严格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5 10:21
目录
概述
历史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