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无敌(拼音:suǒ xiàng wú dí)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诸葛亮《
心书》。
东汉末年,
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都,让汉献帝封他做了丞相。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削平了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
这时,东吴的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兄长
孙策的事业,据有江东之地,实力也不弱。曹操知道自己缺少水军,而孙权又据有长江之险,暂时无力征伐,就一方面给孙权封官,一方面又威胁孙权把儿子送到许都当人质,以示臣服。
孙权一时不知该怎么决定。孙权的母亲吴国太知道后,说:“你兄长曾有遗言,内事不决问
张昭,外事不决问
周瑜,你何不将周瑜召来询问?”
孙权于是召周瑜进京。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送人质,并力劝孙权不要屈服于曹操,说:“现在大王继承了父兄开创的伟业,应该实现他们的遗愿。我们据有江东六郡之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兵精力足,人心安定,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那么我们就所向无敌。如果把人质送给曹操,那就等于向曹操称臣,今后就只能听从他的要挟和摆布了。”
在劲敌面前,未必要有求必应,细细审度自己的优劣,充分培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地方,仍有胜算的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敌方的每一步棋都不会是一时起兴,背后定是直指为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而设。如果在强势面前,不镇静加以分析,为求缓解一时的危急,而慌张急迫卑躬屈膝,那么接下来你将会处于更不堪设想的境地。在危难一触即发的时候,冷静准确抓住自己最有利的救命草,才可避免带着仍有生还的可能却去送羊入虎口。
“所向无敌”比喻军威极壮,锐不可当。形容无往而不胜。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含褒义。“所向无敌”在现代比喻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军队的能力很强大,再没有比之更厉害的了。在使用时,要注意成语中的“向”不能写作“相”。
宋·
司马光《拣兵》:“由是甲兵之盛,近世无比,故能南割淮甸,北取关南,群雄畏服,所向无敌。”
现代·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此实足以震撼当时阶级秩序之社会,而所向无敌者。”
现代·
沈从文《
大山里的人生》:“好像八百万美式装备,满以为所向无敌,因此坚决要从内战上见个高低的一伙,料不到终究被‘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力量打得一败涂地。”
两者都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常可换用。区别在于:“所向披靡”是比喻性的,形象地表示力量所到之处一切如草木随风倒伏,无所阻挡;“所向无敌”是直陈性的,表示力量到达之处没有敌手。“所向披靡”的意义范围比“所向无敌”大。当形容不可阻挡的气势时,用“所向披靡”比用“所向无敌”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