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茎黄芪
豆科(蝶形花科) 植物
扁茎黄芪是豆科(蝶形花科)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全体被短硬毛;茎丛生,稍扁,常平卧,长达1米以上,有白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旗瓣近圆形;荚果纺锤形,先端有较长的尖缘;种子圆肾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形态特征
豆科(蝶形花科)的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全体被短硬毛;根系发达,主根粗大;茎匍匐,长可达1m以上,常由基部分枝;单数羽状复叶,具小叶9-21;托叶小,狭披针形,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5mm,宽3-7mm,先端钝或微缺,基部钝圆,全缘,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短毛;;叶柄短,叶片椭圆形,长6-14毫米,宽3-7毫米,先端钝或微缺,有细尖,基部钝形至钝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细长;小花3-9朵,小花梗基部有1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萼钟形,绿色,先端5裂,外侧被黑色短硬毛,萼筒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侧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翼瓣稍短,龙骨瓣与旗瓣等长;雄蕊10,9枚合生,1枚分离;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密被白色柔毛,有子房柄,花柱无毛,柱头有画笔状白色髯毛;荚果纺锤形,长3-4厘米,先端有较长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内含种子20-30粒;种子圆肾形。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扁茎黄芪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都有分布。耐旱、耐寒、耐盐碱,多生于山野,草原带的碱化草甸、山地阳坡及灌丛、田间。
生长习性
扁茎黄芪生长发育快,播种当年即可收获种子。在陕西4月初至4月底播种,种子在10℃左右萌动,6天至15天出土,出土后10天长出第一片真叶,根长12cm左右。在生出4-5片真叶以前,生长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分枝可达10个左右,常匍匐地面而向四周伸展,分枝上又可长出许多侧枝,多枝交叉,呈半匍匐状。与此同时根部迅速生长,到7月中旬至8月中旬开始现蕾时,根系深达1.5m以上。开花期较长。一般在10月下旬多数种子成熟,可割取地上部分收打种子。种子千粒重2.1g左右。第二年春天,根颈上又生出新的枝叶。第一年春季播种,到秋季收获种子,生育期约需210天。播种期要求不严,根据陕西试验,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冬季可采用寄籽的方法播种。根系发达,开花结实后期,根系长达1.5m以上,侧根纵横,根瘤很多,呈珊瑚状。耐寒性很强,甚至在寒冷的黑龙江也有野生分布,但适宜在凉爽的北方种植。耐旱力强,潮湿多雨对其生长结实不利,忌积水,喜通风透光,宜栽种于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除低湿地、强酸碱地外,从粗沙到轻粘壤土皆能生长,但以砂质壤土为最好。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喜通风透光、耐寒、耐旱,宜栽种于北方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无论在田埂、地头、草丛或大田,均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质壤土、壤土、粘壤土等均可适应。扁茎黄芪种子坚硬,耐贮藏,生命力强,播前对种子可不进行处理,适当增加播种量。播期要求也不严格,无论是春季或是秋季,都能进行播种。一般春季(4月)或秋季(8月)用撒播、条播或穴播,因种子小,不宜过深。条播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播于沟中,覆土3-6mm,每亩播种量1-1.5kg,稍镇压后浇水,约10-15天出苗。出苗后间苗1-2次,然后按株距10-12cm定苗。田间管理,应及时除草、松土。每年春天解冻前,植株还未返青时,施厩肥1次,在刚解冻时,用四齿耙划地使粪和土混合。入冬结冻前,为使植株很好越冬,应浇水1次。苗期生长缓慢,要注意中耕除草,如遇雨天土壤板结,更要及时耙松,以免发生缺苗。扁茎黄芪作为饲草用时,每年可刈割3次,最适刈割期应是现
蕾期至初花期,苗茬4-5cm左右,也可根据饲草的要求,分行收割,收种子后的秸秆仍是好饲料。于秋末冬初,种子绝大部分成熟而果尚未开裂时连茎割下,堆放3天左右,晒干后脱粒,去净杂质,晾干后入库贮存。补于亩产75-175kg左右。
主要价值
饲养价值
茎叶柔软,青嫩期,猪、鸡、兔喜食,牛、羊乐食。制成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种子可做精饲料。
扁茎黄芪质地柔软,稍有气味,随着生长期的增长,茎的比例逐渐增大,分枝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至结荚期,其茎叶比值分别为0.98、1.09、1.20、1.40。扁茎黄芪虽有气味,但猪、鸡、兔喜食,牛、羊乐食,尤其喜食嫩绿的枝叶,无论青饲或是调制成青干草粉搭配饲喂均可。扁茎黄芪的粗蛋白质及能值含量较高,而粗纤维较苜蓿低(表46-1),按饲料分类,在分枝期的干草粉属蛋白质类饲料,蕾期接近蛋白质类饲料水平。据测定现蕾期的扁茎黄芪比同期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1.78%;,粗脂肪高0.44%。扁茎黄芪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其含量高于苜蓿(表46-2)。扁茎黄芪含有畜禽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其分析结果与苜蓿对比见表46-3。扁茎黄芪产量高,每年可刈割3次。
由于它根系发达,根瘤很多,种植后能给土壤中留下大量有机物质和氮素,所以它是各种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综上所述,扁茎黄芪营养丰富,适口性优良,抗逆性强,产草量高,亩产鲜草可达5000kg以上,故可评为优质豆科牧草。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又可入药,中药名“沙苑子”,能补肝肾,固精、明目。扁茎黄芪是很好的护坡植物。由于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形成密网,地上部分枝叶繁茂,茎蔓交织,呈半匍匐状覆盖地面,可形成较厚的草层,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扁茎黄芪枝叶繁茂,花朵芬芳,花期长,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花粉源植物。
药用价值
扁茎黄芪的种子可作药材,味甘、性温,具有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的功效,主治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白浊带下、眩晕、目暗昏花。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
【采制】: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扁肾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鞣质。
参考资料
扁茎黄芪.热带亚热带植物基础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4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