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捻针
手捻针
手捻针为以手捻针进行治疗的针刺方法,又称捻转法,大约从金元时代,将捻转法从针刺的基本动作发展为独立的补泻手法,称为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法用于虚证,捻转泻法用于实证。临床上常用于四肢部腧穴,尤其在欲使针感沿一定方向传导时,具有较好的行气、催气作用。守气时运用之,也可使针感保持连续不断。
解读
手捻针为针刺方法之一,“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手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类似于现代《刺法灸法学》中的捻转(补泻)法。
捻转补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捻转的方向、用力的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将捻转法从针刺的基本动作发展为独立的补泻手法,大约肇始于金元时代,元·窦汉卿《针经指南·气血问答》说:“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往上进,谓之左;大指往下退,谓之右。”指出以拇指捻针为标准,其作用力向前进令针左转,或者向后退令针右转,用以区分针刺补泻。
《针灸大成》认为:“左转从阳,能行诸阳;右转从阴,能行诸阴。”是其作用原理。
中医应用
1、操作方法
针刺后在针下得气的基础上,以大指和食指末节的指腹部来回转针,有进有退,从用力轻重、左捻或右捻为主的不同手法而区分补泻。也可配合捻转针的次数多少,即九六补泻等法。
(1)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2)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
2、临床应用
捻转补法用于虚证,捻转泻法用于实证。临床上常用于四肢部腧穴,尤其在欲使针感沿一定方向传导时,具有较好的行气、催气作用。守气时运用之,也可使针感保持连续不断。
3、注意事项
(1)在运用捻转补泻手法时,须注意针体的还原。如将针一味地向一个方向捻动,有进无退,或捻转角度过大,速度、频率过大等,均易使针体为肌肉纤维缠绕,引起滞针或疼痛等,增加病人的痛苦。故无论补与泻都需注意指力的大小适宜,速度的缓急均匀,做到一补一还原,一泻一还原,使针始终保持捻转的自如。
(2)捻转补泻应与捻转法区分开来。捻转法,要求针体在穴位内转动,其角度、频率在捻转的往返过程中是一致的。捻转补泻法则不同,在捻转的往返过程中,补法时左转用力重,泻法时右转用力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2:34
目录
概述
解读
中医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