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歌是用手语来诠释歌曲,把
歌曲的感情、
音乐的美感传达给
听觉障碍者和健听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手语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手语手势,辅助表达方式是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手语
手语(sign language)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 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创编要求
1、为了歌曲的表达需要,可按照歌曲的节奏适当保留歌词的主要意思,不必每词句必用手语打出。
2、为了补充手语表达的局限,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感需要,结合
舞蹈动作,适当夸张一些手势动作,用肢体语言帮助增加感情色彩。特别是一些从外观上表现不明显的动作,在不影响歌词意思表达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的省略或变形。
3、每句的结束词和总结尾词语,应有一定时间的停顿,即造型。
4、表演手语歌时,可以有选择新地加入身体动作,可以不局限于手的动作。
5、新词的创编要求:结合上下文意思,创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手势动作来表示,切不可随便直译或用相同的字拼凑起来表示新词,这样不仅不利用聋人理解词语的本来意思,还会误导聋人。
表演要求
1、尽量用双手打出。双手自然置于胸前,手势动作范围:宽不过双肩,高不超过头,低不能低于前胸。
2、手势语动作在保持连贯的基础上,要注重清晰、准确。
3、动作简洁,尽量减少多余的和习惯动作,以免分散对方注意力。
4、手势动作要配合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要丰富、逼真,符合所要表达的意思。
5、拼打手势语时要与口语相结合,手口合一。对于虚词或不宜用手势语表达的词语,可恰当动用手指语辅助或补充说明。
6、尽量避免按照汉语语序逐词打出,最佳的编译效果是既不改变句子原意,也尊重手语的语法规则。
7、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句子与句之间停顿。
历史背景
第一首广为流传的手语歌是周华健的《朋友》,之后小虎队的《
爱》、欧阳菲菲的《
感恩的心》等手语歌相继出现,手语歌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也让许多人开始接触手语和聋人群体。
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对手语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也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手语歌曲和手语热爱者,让手语歌的影响力遍及到全国,也给社会提供了一个认识手语和聋人群体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