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布里斯基角
美国1970年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的电影
《扎布里斯基角》是由美国米高梅、Trianon Productions联合摄制的113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马克·弗雷切特达莉娅·哈普林主演,于1970年2月9日在美国上映。
剧情简介
越战期间,美国大学生掀起了反对战争、要求民主的学生活动,马克是洛杉矶大学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马克很多同学和老师被当局扣押了起来。马克和同学也在一次和警察的对抗中,失手打死一名警察,在当局的通缉下,马克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另一方面,在大商业公司上班的秘书达莉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独自驱车穿越沙漠前往凤凰城。路上的各种情况令她十分厌恶。
马克找到一个机场,偷偷上了一架小型飞机,强行飞去。在穿越沙漠的时候,马克发现了地面上的达莉娅,向她扔去自己的红色外衣,达莉娅在沙地上写了大大的“F*** Off”回答。不久,达莉娅发现前方停着这架飞机,虽然得知这是一架被抢飞机,她还是带着马克去找汽油。马克告诉了她自己大学生活的种种恶作剧,两人相处融洽,很快就在一处荒漠中开始做爱。就在他们做爱的时候,整个山谷中遍布了做爱的男女,一时间荒野中充满活力和浪漫。马克为飞机加上油,还为飞机重新涂上荒诞色情的油彩,两人亲切告别。
警察发现了马克,在降落的时候击毙了马克。还在荒漠中行驶的达莉娅听到收音机中传来的消息,悲伤不已。在到达了凤凰城的别墅,听到一群资产阶级大亨充满铜臭味的丑恶对话之后,达莉娅联想到马克的遭遇,欲哭无泪。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注:该片剧情围绕马克和达莉娅进行,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制作
1966年底,电影《放大》到美国办首映,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报上读到一则消息,有个年轻人从菲尼克斯偷了架飞机,玩腻了想开回去,结果在机场被警察击毙。当时,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跟米高梅还有两部片约,他对这条新闻很感兴趣,觉得非常“美国”,于是就有了《扎布里斯基角》的故事雏形。
《扎布里斯基角》筹备之初,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就决定,不接受职业演员试镜,派出大批选角人员上街去找男女主角。女主角是导演亲自发掘的。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看了一部关于旧金山嬉皮士运动的纪录片《嘻皮革命》,里面有个在裸体聚会上朗诵的女孩,长长的头发跟有神的眼睛给他留下了印象。当时,20岁的达莉娅·哈普林还在伯克利大学念人类学,在接到安东尼奥尼的邀请后,退了学,前往洛杉矶加入剧组。
女主角确定后,剧组登报招募男演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有个选角导演去了波士顿,在公交车站等车,看到一个小伙子在街边冲着楼上公寓里的人破口大骂,赶快给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拍了电报,出身贫寒,却有一种贵族傲慢气质的马克·弗雷切特成了该片男主角。
在影片开拍之前,米高梅安排这两位毫无表演经验的男女主角到好莱坞总部见面。于是,当马克·弗雷切特遇到达莉娅·哈普林,一见钟情,爱到无法收拾。
《扎布里斯基角》于1968年7月开机,制作费用为700万美元。
制作发行
影片评价
《扎布里斯基角》中马克和达莉娅在沙漠中相遇一段。他们的相识方式之特别让现场的观众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声。马克开着小飞机在空中看到沙漠中的公路在达莉娅的车轮下孤独的延伸,顿生逗引之心。飞机不断做低空飞行,从达莉娅的车顶呼啸而过。三番五次,达莉娅不胜其烦。可作为旁观者的观众却觉得,在广漠得让人绝望的沙漠中,马克和盘旋的飞机是唯一有灵性的东西,没有他们像鹰一样的飞翔,没有恼火的达莉娅欲拒还迎的回应,这沙漠也未免太寂寞了些。这个段落也该看作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给观众的一个信号,它预示着这部片子“用自由的精神充塞宇宙”的基调开始粉墨登场。这里,安东尼奥尼对性爱的表达更加写意,与其说是做爱,不如说是爱的舞蹈、爱的狂欢。开始是马克和达莉娅一对,逐渐在达莉娅的视野中出现了多对和他们一样进行爱的狂欢的同伴。一个大远景的俯拍镜头里,人们看到,广漠的谷底烟尘四起,一对对的情侣相隔不远,缠绵缱倦。裸体上沾染的沙土让爱重新变得粗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配乐。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用的是杰瑞·加西亚的曲子《爱情风景》(Love Scene),曲风虽轻慢柔和,但和旷野的狂欢是如此合拍。又是一个“七分钟”惊艳。在这个七分钟里让观众完全体会不到技术的存在,观众好像暂时离开了标放,飞到了那个死亡之谷(扎布里斯基点的别名)。
观众的惊喜之旅并没有结束。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影片最后的爆炸还是出乎意料。达莉娅到达公司老总别墅的时候,已经知道的马克被警察开枪打死的结果。她离开了别墅,死死的盯着,在达莉娅的主观镜头中,别墅爆炸了,升上了天。这是第一次,以为就这么完了。谁知道,几个镜头之后,别墅从多个角度再次爆炸,甚至每一个细节:柱子、玻璃、屋顶。在随后一连串的镜头里,这个资产阶级们的乐园和这个糟糕的世界全都飞上了天。(人民网评)
在荒无人烟的死亡之谷,也就是“扎布里斯基点”,展开的一场爱的狂欢节,这样的基调让人振奋不已。影片的结尾是一幢别墅,连同其中的电视,装满食品的冰箱,衣服和书连根拔起爆炸了。这个段落隐喻性地象征了美国式的梦想好像是在一个世界没落的幻觉中旋转。任何摆脱诸如《逍遥骑士》这样的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尝试——美国影片都要表现这一点——是通向死亡的起点。(《当代电影》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02:2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