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布
民间工艺产品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发展历史
扎染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染色面料。扎染tie-dyeing亦称绞染。织物染色前,按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用线扎紧,然后松开扎线,即得自然的晕色花纹。扎染布和蜡染布一样原来都只是一种蓝白两色品种。发展到了各种颜色,面料也从单一的棉布发展到丝绸、合纤和各种混纺布。扎染的工具也从单纯的扎线发展到各种专用工具。扎染布已从农村妇女的衣料发展到时装面料。
产品特点
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冷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制作工艺
扎染(tie-dyeing)亦称绞染.
制做扎染一般需三个步骤: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
染前处理
为保证扎染制作过程中染色均匀,需对织物进行染前处理。因为织物上常带有浆料、助剂及一定成份的天然杂质。染前处理有:
退浆:目的是除支浆料,可用碱液、氧化剂或淀粉酶等药剂加水沸煮布料退浆。
用量:药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精炼:目的是除去纤维上的天然杂质及残留浆料,右用烧碱加水沸煮。用量:烧碱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
漂白:用于除去色素及残留杂质,常用次氯酸钠或氧化氢加水沸煮。用量:漂白剂为布重的3%,水为布重的30倍左右。另外,丝绸的染前处理是用皂液加碳酸钠加水煮精炼。
熨平待用:用电熨斗将漂洗过的布熨平以备描绘图案及捆扎用。
捆扎染色
将已设计好的图案纹样用画粉在布上做记号或用绘稿液描上,然后捆扎或缝结布料。完成后浸入水中湿透,取出稍晾,待不滴水后放入已备好的染液中或浸染或煮染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
染后处理
晾后的捆所物可在不完全干透时解开扎结处,并用熨斗趁潮湿熨平整,完成。
作品欣赏
扎染艺术作品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21:0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产品特点
制作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