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白裤瑶”的瑶族,按传统习惯,娶亲时新郎不出面,另派两男一女迎亲。其中一男是新娘的化身,瑶语叫“布概”,意思是牵牛人,他的任务是把躲在母亲房里的新娘“抢”出领到新郎家,并限定鸡叫三遍后才能行动,错过时间就是受罚。当“布概”悄悄来到新娘母亲的房间时,早有一个穿彩裙,佩戴银镯玉器的母辈,称作“外达”的妇女端坐在一张摆着两大碗酒的方桌旁,高声询问其来意,若“布概”对答得入情入理,“外达”就双手捧酒给“布概”饮尽,表示同意迎亲。又拿出一条白布帕从“布概”的右肩系到左腋,作为赠给新郎的头巾。头巾是已婚的标记。然后,连击“布概”的背、膀两拳,表示教训新郎,不准虐待新娘,同意把新娘“抢”去。“布概”拉着新娘一出门,就遭到守候在堂屋里的姑娘们围击和唱歌盘问,“布概”只能躲闪,不许还手,口里还要说些逗趣和发誓的话,或唱些滑稽的歌,招惹姑娘们追打。由于天色未明,她们常常错打丁新娘或互相扑打,“布概”就嘲笑她们。面对姑娘排成的这道人墙,“布概”或智取,或武攻,或文武兼施。通常智取是说逗趣的话或唱些逗趣的歌,惹得姑娘们捧腹大笑,伺机冲出大门。打亲的场面越热闹,追打得越厉害,就越说明新娘受到姐妹们的爱戴,不忍分别,就能提高新娘的声誉。贵州大方县响水一带,男方接亲队伍未来之前,女方村中的男女青年备好细竹条、赖禾麻(荨麻)等候于新娘家门前,接亲人一到,
群起而攻之,被“打”得最厉害的是媒人和“采歌郎”(接亲队伍中的男青年),还用锅烟抹黑其脸。据说,“打亲”的目的是“打”去不吉,换来吉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