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千
清代男子下对上请安时所通行的礼节
打千,清代满族男子下对上通行的一种礼节。其姿势为屈左膝,垂右手,上体稍向前俯。
基本信息
词目:打千
拼音: dǎ qiān
注音: ㄉㄚˇ ㄑㄧㄢ
基本解释
打千,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向前倾,口念:”请某某大安“。
影视作品比较夸张,而且也不准确。打千,也称单腿跪,动作只是半蹲+右手下垂而已。撸袖子是因为有时候穿了带马蹄袖的服装,平日马蹄袖要挽起来,行礼的时候就需要把袖子放下来。
请安礼(打千、单腿跪)的正确满文说法是Bethe Bukdambi,直译为“腿弯曲”。
引证解释
满族男子下对上通行的一种礼节。流行于清代。其姿势为屈左膝,垂右手,上体稍向前俯。
打千起源于辽代的“捏骨地”或金代的“撒速”。撒速,金代女真语,“摇手而拜”之意。《金史三十五·志十六·礼志八》记载:“金之拜制,先袖于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袖,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
红楼梦》第八回:“独有一个买办,名唤 钱华 ,因他多日未见 宝玉 ,忙上来打千儿请 宝玉 的安。”《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端木蕻良 《遥远的风沙》:“店主东连连打千。”
金瓶梅》那小厮打了个佥儿,慢慢低垂粉颈,呷了一口。余下半锺残酒,用手擎着,与伯爵吃了。方才转过身来,递谢希大酒,又唱了个曲儿。
基本含义
原是满族礼仪风俗,后是清代男子向人请安时所通告的礼节。流行于全国各地。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
“打千”是锡伯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行的礼节。打千礼自古一直传到今天。平时,晚辈见长辈行此礼,儿女久别父母后见到父母时要行此礼。此外,老人之间也行此礼,所不同的是,在一方向另一方打千时,对方也同时“打千”,即“答千”,而年轻人向长辈“打千”时,长辈只是吭一声就算应礼了。锡伯人的“打千”礼只限于本民族内使用,妇女间亦不行此礼,但男性长辈向同辈妇女行此礼时,对方也须作出“打千”的样式应礼。
跪礼磕头为大礼,除在婚丧嫁娶、节庆祭祀等重大场合外,其他场合不行此礼。一般见面时,平辈之间握手,对长辈仍行打千礼。
锡伯族最注意讲究说话音调,其谚语说:“好话坏在音调上。”应答要和气,否则会处处受到指责和议论。
在锡伯族的传统美德中,尊敬老人,爱护幼小是最高的风尚之一。
锡伯族是个崇尚整洁的民族,“笑破不笑补”。同时,他们非常注意保护水源。
“尊客、好客”是锡伯族礼节中最重要的一项。客人到来,主人必须出门迎接;客人走时,要送到院门。接待客人要周到,否则人们会说这家主人不懂礼节或不尊重客人。
清朝时期旗人
打千是清朝时期旗人之间的重要礼节。旗人男性相见,为表示礼节而行打千礼。在民间,满族人之间行打千礼的习俗一直维持到建国初期。建国初期黑龙江的满族聚集区男人相见依旧行打千礼。
满族其他见面礼俗
参考资料
满族习俗.中国文化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3 10:40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