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柴沟镇,隶属于甘肃省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
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东南与华藏寺镇相连,南与石门镇相接,西与炭山岭镇毗邻,西北与
抓喜秀龙镇相接,北与安远镇、
朵什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1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打柴沟镇户籍人口为16291人。
建置沿革
元代时期,打柴沟镇境域属庄浪县。
明代时期,庄浪县改庄浪卫。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庄浪茶马同知管理。
民国元年(1912年)后,由平番县管辖,属甘凉道。
民国三年(1914年),属庄浪茶马理番同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永登县。
1949年10月,为天祝区第七乡。
1958年12月,为金强公社打柴沟大队。
1961年12月,为打柴沟公社。
1962年7月,分设为河东、金强驿、友谊、打柴沟4公社。
1968年10月,复合并为打柴沟公社。
1983年5月,撤销打柴沟公社,设打柴沟、下河东、火石沟乡,属金强区。
1985年10月,打柴沟、下河东、火石沟3乡合并成立打柴沟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打柴沟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打柴沟、打柴沟、大庄、铁腰、安家河、火石沟、下十八、友谊、大湾、安门、金强驿、石灰沟、深沟、上河东、下河东、石板沟、庙儿沟、多隆;下设7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打柴沟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打柴沟社区、火石沟新村社区、安门村、上河东村、下河东村、庙儿沟村、石板沟村、安家河村、铁腰村、打柴沟村、大庄村、深沟村、金强驿村、石灰沟村、下十八村、火石沟村、友谊村、大湾村、多隆村。镇人民政府驻打柴沟村。
地理环境
打柴沟镇位于
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东南与华藏寺镇相连,南与石门镇相接,西与炭山岭镇毗邻,西北与
抓喜秀龙镇相接,北与安远镇、朵什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打柴沟镇地势西部高,东南低。地形为半丘陵半山区,相对平缓。主要大山有马牙雪山、毛毛山。境内最高峰白堤塔,位于镇西部与炭山岭镇交界处,海拔4027米;最低点位于境域南端的朶洼寺,海拔2531米。
气候
打柴沟镇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相对无霜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水文
打柴沟镇境内有金强河自安门村西入境,属黄河水系庄浪河支流。由西向东入庄浪河,河道长约19千米。
自然灾害
打柴沟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霜冻、冰雹、洪涝等。2000年连续遭遇干旱、冰雹等灾害,尤其是旱灾,为多年罕见。因灾造成粮食作物减产180万千克,油菜籽减产25万千克;死亡大畜300头(匹),小畜623只,洪水冲毁民房和牲畜棚圈698间,造成经济损失892万元。
自然资源
打柴沟镇境内石灰石、石膏等矿藏资源储量较大。其他自然资源中,野生动物有狼、麝、狐、兔、蓝马鸡、鹰、鹿等;野生中药材有秦艽、羌活、狼毒、冬虫夏草、大黄、雪莲等。打柴沟镇有耕地面积3.2万亩,人均1.9亩,其中水浇地2.3万亩。草原面积31万亩,森林面积1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打柴沟镇辖区总人口169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6人,城镇化率8.3%。另有流动人口32人。总人口中,男性8765人,占51.57%;女性8230人,占48.43%;14岁以下2456人,占14.45%;15—64岁13682人,占80.5%;65岁以上857人,占5.0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74.3%;有藏等少数民族4369人,占25.7%;其中藏族3787人,占22.3%;其他少数民族582人,占3.4%。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长率5.7‰。
2017年末,打柴沟镇常住人口为15719人。
截至2018年末,打柴沟镇户籍人口为1629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打柴沟镇财政总收入1976万元,比上年增长27.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46万元,增值税1000万元,企业所得税23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162.7元,比上年增长18.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06元。
2018年,打柴沟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2011年,打柴沟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913万元。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0.5万吨,其中小麦0.2万吨。经济作物以油菜籽、高原夏菜为主。2011年,生产油菜籽2000吨。薯类种植面积0.5万亩,产量0.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1.2万吨。
打柴沟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0.5万头,年末存栏0.5万头;羊饲养量4.3万只,年末存栏4.1万头;生猪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年饲养量4万羽。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9%。
工业
打柴沟镇以石灰岩开采、农机加工、建筑材料生产为主。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工业企业10家,工业增加值6238万元,比上年增长31%。
商业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商业网点396个,职工417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300万元。
金融
2011年末,打柴沟镇境内金融机构有打柴沟农村信用合作社,各类存款余额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各项贷款余额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7个,各类图书室27个,藏书6.2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38人。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17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目标,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100%覆盖,有中央电视节目1—8套及甘肃、青海、四川等省电视台节目落户,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入户率60%。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学校体育操场18个,4个村和1个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22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9所,在校生895人,专任教师12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即打柴沟初级中学,在校生633人,专任教师6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农业技术人员18人,畜牧技术人才13人,农民技术员1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打柴沟镇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21个,医护人员23人。镇卫生院1个,卫生技术人员40人,其中有执业医师8人,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10人,其他6人。病床22张。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万人,参合率94.2%。
社会保障
2011年,打柴沟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户,人数10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69户,人数4825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4人。民政部门医疗救助918人次,支出97万元,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63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0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7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90人,参保率89%。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604人,参保率96.5%。
交通
打柴沟镇有312国道经过境内。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历史文化
打柴沟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打柴沟村而得名,藏语称曲隆。
2011年,打柴沟镇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