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稻6号
籼型常规水稻
扬稻6号(原名93-11)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稻4号(母本)和盐3021(父本)杂交F1种子经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的籼型常规水稻品种。
选育过程
扬稻6号(原名93-11)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稻4号(母本)和盐3021(父本)杂交F1种子经60Co-γ辐射诱变育成的籼型常规水稻新品种。
199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种审字第262号。
200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0010286。
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1002。
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005-2001。
200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稻2003001。
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扬稻6号作单季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苗期矮壮,繁茂性好,分蘖中等,株高125厘米,茎秆粗壮,地上部伸长节间5个,总叶片数17-18张,穗层整齐,一般亩有效穗16-18万,每穗总数16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30-31克。
抗性特征: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1996年鉴定,扬稻6号抗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
品质特征: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测中心1996年测定,扬稻6号稻米品质12项测定指标中,10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2项指标达二级标准。扬稻6号糙米率80.9%,精米率74.7%,米粒长7.0毫米,米粒长宽比为3,垩白度为5%,透明度2级,直链淀粉含量17.6%,碱消值7级,胶稠度94毫米,蛋白质含量11.3%。
产量表现
扬稻6号于1995-1996年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9211.5千克/公顷和8579.0千克/公顷,比对照扬辐籼2号增产7.21%和7.47%,均居参试品种首位;于1997-1998年参加安徽省中籼区域试验,比对照扬稻4号显著增产3.02%和8.16%;于1999年参加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比扬稻4号增产3.10%;于1999-2000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3.96千克,比对照汕优63减产0.91%;于2003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一般亩产550-600千克,高产田块可达650千克以上。
适种区域
扬稻6号适宜在江苏、安徽和湖北省(一季稻区作中稻),陕西省陕南稻区海拔60米以下的浅山丘陵和川道盆地及生态条件相近的稻区种植。
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适宜播期为5月20日,温光条件较差的山区可适当提早。亩用种量1.5千克,秧田亩播量12千克,秧龄30天,秧苗一叶一心期用150×10-6-200×10-6多效唑喷雾,培育多蘖壮秧。
合理密植:苗插进1.8-2.0万丛,每丛4-5本,插足基本苗8-10万苗,并留好操作沟。
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或不施分蘖肥,配施磷钾肥,控制中期施肥,适当增加穗粒肥。在水分管理中要坚持浅水活棵,返青后同歇灌溉,适时适度搁田,做到干湿交替,潮田割稻,特别要注意后期切勿断水过早。
病虫防治:根据各生育期病虫发生动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尤其要加强对秧田期的稻蓟马、大田期的螟虫和后期水稻稻曲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资料
扬稻6号.中国水稻数据中心.
品种审定查询.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15:45
目录
概述
选育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