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成(1930年8月7日—2014年4月30日),男,江苏武进人,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地图学与遥感专业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0年8月7日,承继成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三河口
牟家村。
1945年—1948年,在三河口延陵中学读初中。
1948年—1951年,在常州市省立中学读高中。
1951年—1955年,在南京大学地理系读本科。
1956年—1960年,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并获理学博士学位。
1961年5月起,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所副所长、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副主任、高校联合遥感中心主任、联合国亚太地区遥感技术培训中心副主任。
1985年,晋升为教授。
1998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14年4月30日22时,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从1974年起,承继成查阅资料、密切关注中国之外地理学相关研究动态、筹备培训计划。经过1974年一年的准备,承继成开始和陈述彭一起为中国引进和推广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后来,承继成带队去山西进行“卫星遥感农业应用的实验”,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了全国经验推广,当时影响很大。他提出了“确定性、不确定性并存与不对称”科学新思维,在地球科学信息化的理论与方法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若干专著,引起学界关注。
2008年,已退休多年的承继成开始重点研究
气候变化。通过8个月的奋战,承继成及其团队得出研究结论:气候并非变暖,而是进入了暖期;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尚待研究;极端天气与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
截至2014年5月,承继成近60年来在遥感及相关领域先后共发表了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了学术著作15本。
截至2014年5月,承继成带领的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委省级科技一等奖共五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13年7月,承继成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述彭先生等人一起,在北京大学及校外举办了多期“卫星遥感应用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间为两个月,共培训了3000多人。这些受训对象后来大都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其中许多人在国防科技战线作出了贡献。截至2014年5月,承继成培养了硕士研究生约30多名,博士研究生15名及博士后多名。
1985年,在许多高校还不清晰基本概念的情形下,承继成在北京大学首先开设了中国国内第一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承继成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医生。祖父承柳塘曾是前清最后一批秀才。
承继成祖父希望自己的孙辈能“继悬壶济世之能而成良医”,遂为其取名“继成”。
人物评价
承继成是中国遥感技术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泰斗和奠基人之一,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的先驱者,国家遥感中心、亚洲遥感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承继成教授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为人正直、率真,乐观豁达,秉公直言,默默奉献,是学界楷模,深为中国国内外学者景仰。承继成教授具有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精益求精、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和关心国家进步的高尚品格。(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评)
承继成院士不计功名,坚持科研,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培养学生,为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徐冠华院士评)
承继成在卫星遥感、空间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均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常州日报》评)
人物纪念
2014年5月1日下午三点,承继成遗体告别仪式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举行。北大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
童庆禧院士致悼词,出席告别仪式的有承继成院士的夫人和家属;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钦敏、汪光焘、何昌垂、何建邦、崔伟宏、邵益生、毛其智、钟耳顺、陈军、等;秘书处齐彤岩、颜基义、解楠等;国家遥感中心领导李加洪、景贵飞以及有关部门前领导陈为江、郑立中、楚良才、李伯衡、杨凯、杨生等;北京大学地空学院和北大遥感所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以及承继成院士的生前好友约100人出席了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