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下与上举。
2. 浮沉,进退。
③唐
司空图 《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系遭逢之运,并着抑扬之效。”
④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高下相形例》:“后世记载之家,但有
簿领而无文章,莫窥斯秘,于是读古人之书,亦不得其
抑扬之妙,徒泥字句以求之,往往失其义矣。”
3. 谓声音大小。
①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
②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量的逐渐变大或变小。”
4. 谓文气起伏。
③宋
苏轼 《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
5. 褒贬。
①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于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
②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至于本事之外,时寄抑扬,此乃得失禀于片言,是非由于一句,谈何容易,可不慎欤!”
③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若以种族革命为复仇之非行,国与国之相战争者,何以不为复仇之非行?于此则退之,于彼则进之,抑扬之论非有比例可知也。”
6. 谓称扬。
②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
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
7. 谓贬抑。
③清
陈鳣 《对策》卷四:“ 班 荀 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8. 控驭自如貌。
9. 扬扬自得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