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
大赋的
铺排手法,但语言较
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
张衡的《
归田赋》、
赵壹的《
刺世疾邪赋》、
蔡邕的《
述行赋》、
祢衡的《
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篇幅或更小,理当也称为抒情小赋.所以,笼统地称张衡《
归田赋》为汉代抒情小赋的开风气之作是欠妥的.七、第260页云:“隋王僧虔《伎录》、智匠《
古今乐录》为乐府分类,今已不得见。
张衡的《
归田赋》可谓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之后东汉末年
赵壹的《
刺世疾邪赋》、
祢衡的《
鹦鹉赋》、三国西晋时期
王粲的《
登楼赋》、
曹植的《
洛神赋》、
向秀的《
思旧赋》、
陶渊明的《
感士不遇赋》,以至具有同样特点的
嵇康的《
与山巨源绝交书》、
刘伶的《
酒德颂》、
阮籍的《
大人先生传》相继问世,把赋从僵死滞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开辟了一块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当然,《归田赋》给后代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渊明的《
归去来兮辞》了。可以说《归去来兮辞》在构思、
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归田赋》的启示,只不过写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个性化和文学色彩罢了。
汉大赋(
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
班固《
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枚乘的《
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
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和《
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