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
2007年陈可辛执导的古装动作电影
《投名状》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寰亚电影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由陈可辛执导, 须兰、秦天南、林爱华等编剧,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动作电影,于2007年12月1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12月13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剧情简介
1870年秋,大哥庞青云(李连杰 饰演)一身官服,在城墙顶俯瞰自己的就职典礼舞台;充满理想、胸怀壮志的他,如果没有走上这条不归路,极可能是推翻腐败清廷的新中国革命者之一,创大事业名留青史,可惜两个强盗和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亦导致他最后的毁灭。这两个强盗是曾跟他矢誓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二哥赵二虎(刘德华 饰演)和三弟姜午阳(金城武 饰演),而那个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莲生(徐静蕾 饰演)。
赵二虎在乱世中沦为强盗,带着几百人到处劫掠,他为人盗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条活路给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来分给和他同住一条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众心。赵二虎一生最爱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妻子莲生,一个就是十三岁便跟了他做强盗的三弟姜午阳。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庞青云这个陌生人为替姜午阳挡箭而受了伤,令姜午阳深感救命的恩情,因此姜午阳对庞青云的崇拜竟超过他对赵二虎的崇拜。
在赵二虎等人的山村被清军洗劫,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姜午阳极力主张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由大哥庞青云带领他们投效清廷,赵二虎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绝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庞青云。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庞青云借助以赵二虎、姜午阳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庞青云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赵二虎决裂,屠杀被赵二虎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姜午阳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本来,庞青云距离成功已仅有一步之遥,但他的作为伤透了对他崇拜不已的姜午阳。就在就职大典上,就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最辉煌时刻,庞青云竟横死于刺客之手。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简介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音乐原声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幕后花絮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获奖记录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制作
故事原型
《投名状》的故事情节原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该案地位与“杨乃武与小白菜”并列。刺马案中的张文祥、黄纵皆为草莽中人,与马新贻不打不相识,并结为异姓兄弟。老二黄纵的妻子米兰爱慕大哥马新贻,但马新贻建立起感情的坚强防线,未被米兰的爱所冲破。待马新贻任两江总督,米兰对于马新贻愈加爱慕,而马新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道德和感情防线也彻底崩溃,终于占有了米兰,杀害了兄弟黄纵。老三张汶祥闻得此事义愤填膺,刺杀了马新贻,并在刑部公堂之上供认不讳。
影片更名
片名《投名状》源于《水浒传》里林冲入梁山的情节,入伙结义前要杀个人,拿人头作投名状。导演陈可辛表示《投名状》的内容、观点与张彻执导的电影《刺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并非重拍。为避免混淆,经导演钦点决定,该片正式改名为《投名状》。开拍之后,导演与编剧小组进一步丰富该片剧情,让《投名状》成为全然不同的作品。
动作设计
《投名状》开始一个月的拍摄并不顺利,原计划7天拍完的首场戏到实际拍摄时竟然拍了一个月,中途陈可辛一度觉得第一场戏就拖成这样,后面别想拍了。沮丧时陈可辛甚至自我否定到想主动请退,让投资方换导演,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陈可辛从来没有拍过打戏。此外由于片中大场面的戏份非常多,陈可辛在沟通上也很复杂。不过陈可辛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多年的工作方式。在拍摄过程中,陈可辛给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投名状》的动作指导是程小东。陈可辛要求电影画面真实,他要求程小东一个威也都不要用,一个花哨的招式都不要设计,全部都要实。“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出现了,程小东明白陈可辛的意思,但是如果按照陈可辛的要求很多工序细节都要被颠覆,而且和工作人员的沟通也有很多问题,直到李连杰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李连杰懂动作,又明白演员,熟悉导演,结果他就做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很明白地给其他人传译出陈可辛想要的东西。
在拍舒城大战这场戏时陈可辛提出希望镜头是在人群里面,并且后面的人能看到这些武器从前面那些人的背后出来,要让观众看戏的时候如同身临战场,而程小东的个人爱好则是把机位架到一边狂拍大场面效果。为此,陈可辛只好停下来跟程小东讨论,最后协调的结果是陈可辛专心拍他想关注的那些细节,士兵流血的脸部、杀红眼的狰狞表情,金戈铁马的大场面就让程小东来调度。舒城大战拍了20几天,在电影里剪成了12分钟。
影片摄影
该片的摄影工作由6次获得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黄岳泰担任。首先是大场面的拍法。黄岳泰用了一个“从影30年来最多”来形容演员之众。拍几千人的场面剧组动用了8台摄影机同时拍,3条的话就是24个机位。拍文戏也要同时启动三、四台摄影机。黄岳泰觉得摄影时抓住瞬间的反应会自然很多,因此他把演员自然流露的表情通过镜头拍摄下来。
苏州战壕夜戏是黄岳泰拍过的夜戏中场面最大的。两三公里的夜景范围,要表现士兵在战壕死守9个月后的心情。城墙这边是黑暗的,那边却是张灯结彩的。可是陈可辛的要求是战壕这边是黑的,不要有任何补助的光源。这给摄影出了难题,最后黄岳泰想出“钻木取火”的方法,借助很多荧光灯打在城墙上反射回到人脸上,才完成了整场戏的拍摄。
对于这部电影的基调色彩,陈可辛坚持要“以前没有过的”,黄岳泰只能施展浑身解数,红、蓝、绿加上各种光,翻来覆去地调,不断被否定,再不断重来。直到最后,黄岳泰使用古铜色作为电影的基调色彩,陈可辛才算满意。整部电影一直是冷色调,直到剧中三位主角升官发财到南方后,鲜艳的色彩才开始出来,布景、服装、灯光也多了一种颜色处理。
制作发行
影片票房
《投名状》2007年12月28日在中国台湾上映后,首日就取得1000万台币的票房,不到10日,便拿下1亿台币的票房。截止2008年1月,《投名状》在亚洲各地的票房累计已超过3亿元。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彰显人文关怀
《投名状》的译名虽然是“战神”,但事实上却不遗余力的宣扬反战主题。因此在影片的战争戏段落里,陈可辛的做法迥异于张艺谋式的暴力美学,他没有铺陈炫目的色彩,而是选用青灰色调,极力烘托战争的残酷和恐怖。在动作设计上,也不是飞来飞去,把武力美化为舞蹈,而是力求写实,不避血腥,黄沙狼烟,血肉横飞,直观展现暴力的刺眼和惊心,让人产生对暴力的本能厌恶。
《投名状》在对战争和暴力的态度上,彻底颠覆了以往古装大片的模式,第一次从人性出发,对战争和暴力投以怀疑的审视。中国观众已经看惯了漂亮的谎言,陈可辛能在这样一个古装大片里继续自己的人文关怀,诚实的面对历史和人性,让人心生敬佩。当然《投名状》的颠覆不止于此,它对中国武侠片中“兄弟义气”这一主题的挑战,更是勇气之举,在《投名状》里,欲望压倒了承诺,冠冕堂皇的理想原来只是肮脏的阴谋,“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口号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事实面前显得苍白而可笑。这样一来,以往武侠片极力营造的“江湖乌托邦”在《投名状》里就轰然坍塌了(杜子鄂评)。
文戏、武戏交叉呼应
《投名状》整部电影可以说文武兼备,武有武的精彩,文有文的深沉,尤其是武戏中的那几场战争,除了血腥,更让人看到了人性。几场战役也是人物内心转变的过程。整个片子讲了兄弟情、男女情、信义。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是用几场惨烈的战争吸引观众的注意,那么影片的后半截,导演则是用文戏进一步揭示出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得不佩服陈可辛的商业和文艺并举,片中复杂的人性和人际关系,陈可辛只用文戏里几场京剧和朝廷大臣下棋的场景,就让局面明朗化。
《投名状》里除了精彩的战争场面和男人戏,还有商业片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戏。影片开头徐静蕾和李连杰的激情戏为莲生这个女人在大哥和二哥之间难以取舍,和其后的情节发展起了一点铺垫作用,也凸显了三弟的愚昧,以为杀了大嫂就能挽回兄弟情。
台上兄弟三人的脸谱各不相同,台下的结局却大同小异,被兄弟而杀,为守投名状之约而伤,为自己的野心最终以性命作为代价,三人的死伤让投名状的约定终于实现,留下的只是声声哀叹。一切其实都是一场戏,兄弟之情,战场硝烟,还有儿女情长都是一场戏,戏完人散场。这些文戏与武戏的交叉呼应,让电影画面更加鲜明(《长江商报》评)。
负面评价
审美动力不足
《投名状》不但缺乏香港电影特有的回肠荡气、义薄云天的兄弟情谊,甚至连广告词中所说的两个男人争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没有。故事中被理想感召的人成了十足的蠢人,人们高喊的竟是“抢粮,抢钱,抢地盘”。《投名状》虽然有一个爱情线索,但那些爱情一点超越性都没有,主人公不会为了爱情去牺牲现实的野心和欲望。爱情成了影片里的花边点缀,是多余的赘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没有爱情的爱情故事(戴锦华评)。
剧本有软肋
《投名状》的剧本有其明显的软肋。该片对历史背景的刻意模糊应该是为了照顾国际市场,但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么模糊的故事就有可能会导致普通观众在理解上的误差,甚至有的观众还以为清军的对手是义和团。电影里那三个官员明显属于功能性人物,他们在电影里就如同说相声一样,根据剧情发展不时跳出来勤奋地向观众解释着人物动机和历史背景。对于这些明显的故事缺陷,这部电影的八位编剧不可能没有想到,大概是为了照顾国际市场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战争场面失分
战争场面也是该片丢分最厉害的地方。电影里很具体地提到了舒城、苏州和南京,可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一看就是在北方的涿州影视城拍的。对于很多国内观众,尤其是江南地区的观众来说,这一点他们会很介意:苏州城外一马平川,连条小河沟都没有,甚至黄土朝天连根草都没有。具体到军队编制、战术、武器、官职等细节,该片也有不少令人遗憾的错误。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在苏州战役的段落。历史上的苏州城破是在1863年12月,苏州守将郜永宽等杀害主将慕王谭绍光和500士兵后投降献城,整个苏州攻防战是从8月开始到12月结束,而不是影片中说的9个月。同时,在还没有杀伤火器的年代,清军在城外狂挖战壕,把苏州城外挖得就像斯大林格勒,这实在显得很搞笑(《新京报》评)。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时光网.
演职员表.时光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02:48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