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效益
经济术语
投资效益亦称“投资经济效益”。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社会劳动 (包括活劳动与物化劳动) 消耗与取得的有效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对比关系。而这种“所得”与 “产出”,主要不表现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而表现于投资项目建成投产 (或使用) 后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投资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物质条件,而通过投资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首先,表现为新增固定资产,或新增生产能力与事业发展能力; 其次,表现为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增加的社会产品和劳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净贡献。
词语定义
投资效益,包括财务效益(微观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投资的财务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能否获得预期的盈利,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衡量投资活动是否值得。
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是指投资总量或每一个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有效增长、结构优化的贡献。因为任何项目的建设和运行都要耗费社会的有限资源,这些资源用于这个项目就不能用于其他项目。在投资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为有效利用资源,就要运用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来衡量和选择投资项目。全部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汇总起来,就形成一定时期社会总投资的国民经济效益,即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
投资的社会效益,是指投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社会发展、资源、生态、环境、就业、分配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发展历史
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明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切实选准选好项目,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
评价指标
投资效益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成效的数量表现,是考核、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和产出对比关系的工具。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常由投资的宏观效益指标体系和微观效益指标体系两大类构成。这里主要介绍投资的宏观效益评价指标。
投资效益系数(通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如下: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运用这一指标考察投资效益时,要注意价格的可比性,要注意影响GDP增加额的偶然因素,要注意投资规模对投资效益的影响。请参考下列有关数据测算表
建设周期
建设周期是从时间方面反映建设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额的比值。它表明已经铺开的在建工程全部建成所需的时间,也就是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使用、发挥效益平均所需的时间。其公式如下:建设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额。
投资效益系数辅以建设周期,可以大致了解投资效益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建设周期,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如果建设周期不合理拉长,表明在建投资规模增加或年度完成投资额减少,长时间占用和耗费大量资源而形不成产出,将对投资效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
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GDP增加额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所带来的GDP增加额。其公式如下: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GDP增加额/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不仅反映生产性投资的效果,而且可以辅助说明国民经济投资效益系数变化的原因。如果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了,而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下降的幅度更大,表明投资效益系数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性投资效果差造成的。如果是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并未下降,则表明投资效益下降主要是因为非生产性投资比重上升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额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反映投资活动在建设阶段所取得效益的重要综合指标,它以价值形式反映出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多少。一般来说,在有一定数量的未完工程作为建设正常周转的条件下,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越大,未完工程所占比重越小,说明建设速度越快,效益越好。
提高途径
投资效益管理必须贯穿投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也就是说,投资的宏观调控的各个方面都要讲求和注重提高投资效益。
完善投资决策体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首要前提。投资效益的有无和大小,首先取决于经济发展战略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投资规模、结构和布局等的宏观决策,还取决于具体投资项目的确定及其进度和相互配合等微观决策。投资决策失误肯定不会有好的投资效益。而要真正实现科学决策,就必须做到:
(1)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安排投资地区布局。
(3)选好投资目标,重视项目内部、外部的配套建设和同步建设。
投资规模适度性与投资结构合理性相结合
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投资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要通过对投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投资结构不同,投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产业投资结构上,要统筹兼顾基础性、公益性和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的需要,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地区投资布局上,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加强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在健全法制、优化投资环境、完善投资政策和提高经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加强各类投资主体对每个具体投资项目的管理,包括从项目的工程设计、建筑施工和竣工投产等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
努力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进步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投资项目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就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大幅度提高投资效益。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5 10:38
目录
概述
词语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