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纪念堂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落成。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筹建抗战胜利纪念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落成。
1950年12月,经云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抗战胜利堂”改名为“人民胜利堂”,并决定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1年,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1995年2月24日,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厅在胜利堂前的广场上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2006年5月25日,抗战胜利纪念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再次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
2019年3月,抗战胜利纪念堂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
建筑格局
抗战胜利纪念堂原为清代云贵总督署所在地,是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结构严谨,正中会堂平面为战机造型,与南门外跨光华街的云瑞公园和云瑞东西路两侧的环形建筑平面组合形成金樽美酒及花环的造型,显示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是云南标志性历史纪念建筑。抗战胜利纪念堂已批准为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占地面积30亩左右,由抗战胜利纪念堂主体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厅》三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
抗战胜利纪念堂主体建筑
抗战胜利纪念堂主体建筑建筑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礼堂能同时容纳950人左右,礼堂会议室能容纳60人左右,可作为教室使用。东南角建立一间书屋,名“胜利书屋”,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学习座位40多个,书屋精选了红色主题出版物及科普图书、经典社科、外文期刊、精品文创类等近1500册书籍,可以为单位的主题党日活动提供交流讨论的场所,同时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
抗战胜利纪念堂建筑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地形条件,总体布局紧凑,平面形式为一美式战斗机形状。对称布局,功能由三部分组成:即前厅,包括门厅及左右厅;大厅,是当时少见的大空间结构;还有附属用房。立面风格为中西合璧式的殿堂式建筑,造型美观大方。部分屋顶是中国传统的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半拱,飞檐翘角,汉白玉的台基栏杆基本上沿用了清式做法。大厅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的大空间结构,其它部分为混合结构。材料主要采用传统地方材料如木、砖、石、特制大号瓦等,底座及栏杆为汉白玉。
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展厅
云南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展厅建筑面积约为2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左右参观。纪念碑碑体通高约27米,方形。纪念碑基座下约13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为云南革命斗争史展览,碑身底座四壁镶有反映云南人民斗争历史的浮雕。
价值意义
抗战胜利纪念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的欣赏价值,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抗战胜利纪念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7年,抗战胜利纪念堂被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抗战胜利纪念堂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2005年,抗战胜利纪念堂被授予“云南省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5年8月,抗战胜利纪念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2018年11月24日,抗战胜利纪念堂被公布为第三批“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项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北。
交通信息
步行:自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步行前往抗战胜利纪念堂,路程约470米,用时约7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7 18:0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