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战场》是2002年7月1日
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主要将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战场防空措施的优劣,以及对防空态度的评价。
一是防空。1935年初,湖南省政----府派遣省府秘书、省保安处、长莎警备司令部参谋、市党部、警察局等单位10余人前往国民党政府在杭州笕桥开办的防空训练班学习,以参加学习的人员为基础,于1936年10月在长沙成立防空协会,由市长何文元兼任协会主席,1937年又成立了长沙市人民防空委员会,由省保安处处长
刘膺古兼任主任。防空领导机构成立后,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防空常识教育。1936年5月,省防空指挥部在长沙中山堂举办首次展览会,展出了各种防空警报器、炸伤人体救护室,并作示范表演,展览会举办了10天,先后前来参观者达10余万人。这年冬天,省防空指挥部派人到长沙市各机关、团体、学校作防空知识讲演,1936年9月上旬又举办防空宣传周。这些活动,普及了防空知识,提高了各级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的防空意识。二是建立防空监视哨(队)。1936年9月,省防空指挥部在长沙天心阁城楼上设立长沙防空情报所,掌管和指导防空监视哨(队)的工作。同时在省警察局的钟楼上、国货陈列馆、天心阁城楼上设立防空报警台、火警嘹望台,在长沙县泉塘设立第一号特别哨,在杨桥、麻林桥、靖港、金井等分别设立独立哨。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防空哨(队)不仅在长沙市区得到加强,而且在全省各地分设了数百个防—空监视哨及补助哨。这对于提早防止敌机空袭、减少因敌机空袭造成的损失起了一定的作用。
上述防空准备工作虽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一种消极的防空,一种官方的防空,根本还没有考虑到如何保护城市,如何保护人民免遭敌机轰炸,还没有将人民发动起来,这就难以适应战时的需要。抗战爆发后,湖南的防空准备工作渐趋积极。1937年8月至10月,省政府向民众募捐数十万元,购置了德制欧利根2厘米口径小型高射炮24门,勃朗宁高射机关枪50挺,组成了湖南省高射机炮团,加强了对省会长沙和重要城镇的防空保卫,同时安装防护设备,在长沙天心阁、国货陈列馆、水上警察局、警钟楼、纺纱厂等5处设置了警备台,装有电动警报器或手摇警报器,设置专人发警报,并在市区各处装有铁钟、警报球、警报旗、警报钟等。白天空袭则高挂红球二个或大红旗一面,疏散则挂红球一个或大红旗一面,解除警报则挂白球一个或白旗一面;紧急警报则将红旗或红球取下;晚上空袭则高悬红灯一盏,解除警报则将红灯取下。到1941年,长沙市有警报器174个、防空壕757个、防空洞298个、避难所1-41个、担架20副、药品约值10000元、病床5张、水龙头3架、腕力唧筒100个,浏阳、宁乡等县设有救火机、灭火机、水龙头等数百个。为避免敌机空袭造成的损失,1936年9月,省保安司令部在长沙组织了一次防空演习,长沙市防护团、警察系统、省会防空军、高炮高机部队、探照灯部队等演习了轰炸机空袭和夜间轰炸、防空部队发现敌机后的通讯联络、发现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