鱇浪白鱼是鲤形目鲤科白鱼属鱼类,又称抗浪鱼。体细长而略侧扁,呈纺锤形;背部平直,呈暗绿色;腹缘呈浅弧形,银白色;头长吻尖似利箭,头部长度明显长于体高。体形与白条相似。
形态特征
鱇浪白鱼
侧线鳞59-60;
臀鳍分枝
鳍条10-13。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身体呈狭长的纺锤型,背部平直,腹缘呈浅弧形。吻长而尖,口次上位,口裂斜向上,下颌突出,略长于上颌,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吻长大于眼间隔。无须。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倍以上。腹棱自
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
肛门。鳞小,侧线鳞在腹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
鱇浪白鱼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
生活习性
鱇浪白鱼喜水质清新,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喜栖于深水鱼洞或沙砾中。为中上层鱼类,集群活动于开阔水面,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较强。主要以
枝角类和
桡足类、丝状藻和水生昆虫为食,兼食小鱼和鱼卵。
分布范围
鱇浪白鱼仅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玉溪澄江抚仙湖。
繁殖方法
亲鱼培育
人工养殖的鱇浪白鱼,一般在每年4月中下旬性腺达到成熟开始首次产卵,因此必须在每年1-3月份加强鱇浪白鱼亲鱼的培养,使其尽可能早产卵,以使鱼苗早孵化,早培育,提高鱼苗成活率。
亲鱼选择:要求选体质较好、个体大、规格较为均匀、性腺发育良好的成鱼做为亲鱼培育对象,雌雄比例般为3:1左右。
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密度会造成部份鱼吃不到饲料,体质下降,影响性腺发育;一般以每亩放养150克为宜。放养时鱼塘须彻底消毒,清除野杂鱼。
投饲:每年1-3月水温较低,必须投喂营养价值高的饵料,才能保障亲鱼肥壮、产卵量多例如投喂通戚101鱼种料、水蜓蚓等。每天投喂两次,早10:30、晚4:00,口投饵率2.5%左右。
定期加注新鲜水:亲鱼池水深在80-90厘米为宜,每天换水量在20%左右,每天开动两次增氧机,每次30分钟,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产前准备
模拟天然产卵场所:在鱼塘的一侧用鹅卵石堆积人工沙滩,沙滩高0.3-0.5米,上面放置棕片,将池水调至淹没棕片10厘米左右为宜。人工沙滩必须把泥沙冲洗干净。
放入棕片:冲水后,发现有产卵迹象时,直接在池边放入棕片,用细线把几片棕片挂在一起,吊在池边,以棕片沉下水面为宜。
放置石棉瓦:发现有产卵迹象时,用石棉瓦放置于水面下30厘米,上面铺棕片,在石棉瓦上面冲水剌激。
卵子孵化
鱇浪白鱼一般在下午5点左右开始产卵,到夜里11点左右结束。第二天早上,把池水排放到露出棕片、鹅卵石后,连同棕片、鹅卵石一起捡到孵化池进行人工孵化。棕片要用绳索拴好放置到水面40厘米左右,鹅卵石也要求放置在水面下40厘米左右。鱼卵孵化前要用毫克/升的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或4%
氯化钠水溶液浸泡10分钟。孵化过程中经常注入新水,水温在20℃以上时,受精卵孵化50小时后出现心跳现象,60小时后出现眼点,90小时出膜。25℃左右时,孵化72小时出膜。
保护现状
濒危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进
银鱼,银鱼从与抚仙湖相通的隔河大量涌入,银鱼的食性和鱇浪白鱼相似,占据了鱇浪白鱼的生态位。而加之大量使用丝网捕鱼,酷渔滥捕、捕捞过量,引起鱇浪白鱼产量锐减,使其接近濒危的边缘。
保护措施
为挽救鱇浪白鱼,政府投入资金,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与玉溪地区渔业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研究,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已获得成功。
主要价值
鱇浪白鱼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是广大群众喜爱食用的鱼种之一。鲜活鱇浪白鱼蛋白含量高达20.6%,在鱼类食物中名列前茅,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8%,氨基酸构成除含硫氨基酸略低外(AAS≥83分,未测胱氨酸),其他氨基酸都接近或高于人体蛋白模式,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AAS=158分),属优质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中呈鲜味的
谷氨酸高达20%,它赋予鱇浪白鱼极为鲜美的滋味。每100克鱇浪白鱼能提供机体133千卡热量,56克脂肪,胆固醇在鱼类食物中偏低,含量为73.5毫克/100克。鱇浪白鱼含丰富的
维生素PP,已知维生素PP是构成人体辅酶、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癞皮病、调节血糖等重要生理功能。和其他鱼类一样,鱇浪白鱼含丰富的钾、钙、磷、锌、铁等有利于健康的矿物质。
动物趣闻
抚仙湖内的鱇浪白鱼与
星云湖内的
大头鲤互不来往,有“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美妙奇观。抚仙湖与星云湖相离仅1000米,两湖犹如亲姐妹,中通隔河。距海门桥半里处,有巨石如屏耸峙岸侧名曰“界鱼石”。河水清澈,可见星云湖大头鲤至石而返,抚仙湖的鱇浪白鱼抵石而回。彼此如禁,并不通界,其景致甚为壮观。
所获荣誉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23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鱇浪白鱼入选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会上发布了10大水产优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