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波对比法(refraction correlation method)不仅观测以初至波形式出现的折射波,而且也观测以续至波形式出现的折射波。它需要与反射波法一样,用波的对比原则来识别折射波。
折射波对比法(refraction correlation method)又称“续至波折射法”。是在折射波法中,不仅观测在初至范围内的折射波,而且在续至范围内也观测折射波的方法。在续至区内观测折射波,需要和
反射波法一样,用波的对比原则来识别折射波,因此,也称为对比折射法。
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折射波(以临界角进入和离开高速折射层为特征的地震波),勘查地下折射界面的深度、构造形态及其性质的地震勘探方法。与广泛应用的反射波法相比,其优点是能直接获得与岩性有关的折射层的
地震波传播速度;更有利于研究埋藏很浅或很深的界面;有利于探查大断层;有利于寻找特殊的高速层。其缺点是:所研究的界面少;勘探精度较低;野外施工复杂。现代折射波对比法主要用于浅层地基和地下水的勘测及深部地壳的研究。
在地下某一岩层地震波传播速度高于所有上覆岩层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当地震波从上覆低速介质中以临界角进入下伏高速折射层时,将沿折射层顶面附近以折射层波速传播,并返回地表。这种波称为折射波,又称明特罗普(Mintrop)波或首波。折射层与上覆层间的界面称为折射界面。折射波的旅行时与折射界面的深度、炮检距(爆炸点与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及其在界面上、下波速有关。折射波时距曲线常接近直线或分段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取决于折射层的波速与倾角,通过对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分析与解释,可以求得折射层的深度、倾角及反映折射层岩性的速度信息。
在离震源一定范围内,接收不到折射波,这个范围称折射波的盲区。检波器必须布置在盲区之外,常在相当于折射界面深度数倍的距离上观测折射波。多数情况下,震源与检波器排列布置在同一直线上,构成纵测线观测系统,在勘查断层或盐丘时,震源与检波器排列可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排列呈直线状或呈弧线状,构成非纵测线观测系统。两个不同深度的折射层,如果深部折射层传播速度更高,则在某一炮检距附近,两个折射层的折射波将同时到达相同的检波器,互相叠加,不易分辨,产生干涉,这一区域称为干涉区。超过干涉区,深层的折射波将最先到达测线,形成初至波。能获得某折射界面初至波的地段,称该波的初至区,它是接收折射波的最佳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