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中国辽宁省抚顺市境内公办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是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辽宁省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共建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0年4月,由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委托大连公司办石油工业学校,校名中央燃料工业部大连石油工业学校。11月1日,中央燃料工业部大连石油工业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53年,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和任务,中央燃料工业部将学校北迁抚顺办学,更名为“抚顺石油学校”。
1958年,辽宁省委决定在抚顺石油学校基础上创办抚顺石油学院,开办本科教育,仍隶属石油工业部领导。
1962年,抚顺石油学院由本科学院调整回中专学校,改建为抚顺石油学校。在校的一至三年级本科生合并到东北石油学院。
1971年11月,沈阳化工学院搬迁到抚顺石油学校校址办学,与抚顺石油学校合并后更名抚顺化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撤销。
1978年,辽宁省革委会决定撤销抚顺化工学院建制,原沈阳化工学院部分迁回沈阳办学。
1980年,沈阳化工学院抚顺石油分院、辽宁石油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抚顺石油学院。
1984年,抚顺石油学院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
2000年2月,抚顺石油学院由中央部委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1949年3月1日,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建校。
1958年9月,原抚顺矿山工业专门学校升格为抚顺煤矿学院。
1961年10月,抚顺煤矿学院的本科部迁往辽宁省阜新市,以中专部为基础恢复了抚顺煤矿学校。
1980年11月,抚顺煤矿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4年5月,原抚顺煤矿学校更名为抚顺煤炭工业学校,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
合并组建
2000年11月,原抚顺煤炭工业学校并入抚顺石油学院,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西部开发培养少数民族研究生的全国5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之一。
2002年2月,教育部同意抚顺石油学院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05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为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培训基地。
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9年9月,学校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的合格评估。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5月,学校1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教育部的合格评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8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0个。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8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21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16人。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9人、千层次19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9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1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8月,学校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1个;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1项,国家级教育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个;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示范性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获批省级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中心和基地29个、产业学院7个、一流课程172门、资源共享课9门、视频公开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
截至2023年2月,学校2013年以来,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0项,获批省级优秀教材8本。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345项、省部级奖励2318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六轮总榜单(本科)中,学校位居全国第264位,在辽宁省属高校中居第8位,被团中央确定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高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翻译(MTI)和艺术(MFA)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基地、智库等平台3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省中试基地1个,省科普基地1个,7个科研平台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首批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主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两本科技期刊。2022年11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启动。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获批2020年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立项,4项科研课题获得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立项资助,5项项目获得2019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政专项)立项资助,1项项目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资助,6项项目获得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批准,获批省级统战课题立项4项,1名党外人士的论文荣获农工党中央理论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2021年,学校获批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资助总额40万元。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347.1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48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设有石油化工、化工机械、油气储运、石油工程、油田化学、环保与生物、计算机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专论与综述等栏目。学报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期刊二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三等奖,RCCSE中国扩展核心学术期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主要设有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石油工程、石油地质、油田化学、石油储运、石油控制等栏目。该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曾获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期刊一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一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规范执行优秀奖,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6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签署协议,形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群,其中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0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
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韩国、日本、加拿大等18个国家的5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2+1+1”等培养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分别开展“4+1”“3+1+1”研究生培养项目;与日本弘前大学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石油工程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标志将汉字“化”变化为展翅的飞鸟,同时也融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英文字母“LSHU”的组合变形。
“化”字体现石化大学特色。飞鸟,象征着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面貌。展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
“化”字也好似飞扬的飘带,寓意着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精神文化
问学穿石,修身诚化
“问学”出于《中庸》27章:“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是追求知识,勤勉学问的意思。
“穿石”来源于“滴水穿石”的典故。表示求学过程中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身”见于《周易复卦》,儒家经典《大学》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修身是知识分子修炼品格,涵养德性的必由之路。
“诚化”出于《中庸》23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代表忠诚、真诚、诚信,是修身的根本;“化”是人的知识与品格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是修身的目标。由“诚”到“化”,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只有做到“诚”,才能达到“化”。
由这八个字组成校训,概括“问学”和“修身”两个方面,是知识分子成才和立身的必修课。要求师生追求学识要有恒心和毅力,矢志不移;修炼品格要立身以诚,追求化境。
另外,这则校训嵌入了“石化”二字,体现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文化.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现任领导.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学校总揽>>世纪历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