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是以
导弹、
舰炮、
深水炸弹及
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
舰艇编队担负
反潜、护航、
巡逻、警戒、侦察及支援登陆作战任务以及提供无人
舰载机的
起飞和降落。
发展沿革
舰种起源
护卫舰是一种
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初期的护卫舰排水量为240吨~400吨。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在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各地获得了为数众多的殖民地,为保护自身殖民地的安全,西方各国建造了一批排水量较小,适合在殖民地近海活动,用于警戒、巡逻和保护己方商船的中小型舰只,这也是护卫舰的前身之一。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中,日本舰艇曾多次闯入旅顺口俄国海军基地,对俄国舰艇进行了多次鱼雷、炮火袭击,并布放水雷,用沉船来堵塞港口,限制俄国舰队的行动。起初俄舰队巡逻,警戒港湾的任务由驱逐舰承担,但基地里的驱逐舰数量本来就少,本身还承担有进行鱼水雷攻击的任务,而改装的民用船战术,技术性能又很差,于是在日俄战争后,俄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专用护卫舰。最初的护卫舰排水量小(400-600吨),火力弱、抗风浪性差、航速低,只适合在近海活动。这时期的护卫舰,虽然已经是海军的战斗舰艇,但还是更加类似海上
巡逻舰。
一战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
潜艇肆虐海上,对
协约国舰艇和商船的威胁极大,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用于反潜和护航。新的护卫舰吨位、火力、续航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装备中小口径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有一定的远洋作战的能力。这个时期的护卫舰,基本明确了自己的作战任务和使命,找到了在海军中的定位,已经有了现代护卫舰的基本功能。随着护卫舰发展到,吨位变大了,火力变强了,但唯有任务没有变——护航和反潜,还是和100多年前一模一样。
二战时期
护卫舰在二战中的来源可以分为两条:一是护航驱逐舰(欧洲国家称为护卫舰Frigate FF,美国称为护航驱逐舰Destroyer Escort DE),二是用于近海巡逻的护卫舰或
海防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故伎重演,采用“
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的
舰船,并且飞机也日益成为对舰队和运输船队的严重威胁,这就使护卫舰的需要量更大,其担负的任务也更加多样化。作为对应策略,根据美英两国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旧驱逐舰用于应急护航,同时开始建造新的护航驱逐舰,这标志着现代护卫舰的诞生。
著名的护航驱逐舰有英国的“狩猎者”级、美国的“埃瓦茨”级、“
巴克利”级和“拉德罗”级。意大利和日本在战争中也建造了一批护航驱逐舰。各参战国的总建造数量达到2000余艘。
典型的护航驱逐舰
标准排水量达1500多吨,航速提高到18—30节,主要装备76-127mm主炮或
高平两用主炮,多门25-40mm
机关炮用于近程防空,备有数十枚深水炸弹,可以执行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
美国和日本的护航驱逐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次参加舰队机动作战和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这个时期典型的护卫舰作战任务已经和当代相差无几,有限的防空能力,主要执行护航和反潜以及巡逻任务。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除为大型舰艇护航外,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舰上装备也逐渐现代化。在舰级划分上,美国和欧洲各国达成一致,将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护卫舰和护航驱逐舰统一用护卫舰代替。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护卫舰向着大型化、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的护卫舰上还普遍载有载有
反潜直升机。现代护卫舰与现代驱逐舰的区别有的时候并不十分明显,只是通常前者在吨位,火力,续航能力,持续性作战能力上较逊于后者,有一些国家发展的大型护卫舰在这些方面甚至还强于某些驱逐舰,还有的国家已经开始慢慢淘汰护卫舰,统一用驱逐舰代替,比如欧美和日本。
现代护卫舰已经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一般护卫舰的标准排水量可达2500吨~4000吨,航速20节~35节,续航能力2000海里~10000海里,主要装备57mm-127mm舰炮,反舰/防空/
反潜导弹,鱼水雷,还配备有多种类型雷达、声纳和自动化指挥系统、
武器控制系统。其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单独采用燃气轮机或者柴油,又或者柴油-燃气轮机
联合动力装置。在发展过程中,护卫舰的吨位也变得越来越大。例如英国的26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近7000吨,德国的F125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约7000吨,之后的F126型护卫舰,吨位破万,甚至超过了不少驱逐舰。
部分护卫舰还装备1-2架
舰载直升机,可以担负护航、反潜警戒、导弹中继制导等任务。部分国家为了满足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护渔护航及巡逻警戒的需求,还发展了一种小型护卫舰,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武器以火炮和少量反舰导弹为主;有些拥有较多海外利益的国家还发展了一种具有强大续航力和自持力,专门用于海外领地警备和远海巡逻的护卫舰,比如法国的葡月级护卫舰。
从大国海军来看,护卫舰和
驱逐舰但是仍然有本质区别,护卫舰最普遍的用途是为商船或者大型军舰护航,而驱逐舰是舰队的主力,一般不执行此种任务。
现代驱逐舰虽然都是海上作战的多面手,但依然强调驱逐舰要具有一种突出的特长,因此现代驱逐舰在多用途的同时,往往还在防空、反舰或者反潜的某一方面用途上具有特长,尤其是美俄英法、中国、日本等海军大国,通常都装备有专用的防空驱逐舰和反潜驱逐舰(即所谓的“多用途驱逐舰”),防空型驱逐舰一般负责远海大范围区域面防空,装备有大量大型远程防空导弹,能够对抗敌方多批次,多目标的饱和攻击。
反潜型驱逐舰和防空型类似,只不过主要作战目标从空中目标变成了敌方潜艇,装备有尖端的声纳设备和反潜导弹等对潜武器,具有有限的防空能力,但防空不是其强项。这两种驱逐舰是世界驱逐舰的主流,特点就是一专多长,大部分反潜驱逐舰(又叫“多用途驱逐舰”)的吨位都在5000吨左右,防空驱逐舰的吨位一般都在7000吨以上,其实很多防空驱逐舰的吨位已经达到或超越万吨。
现代护卫舰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小范围内的点防空和反潜任务,也就是说在舰队行动里,护卫舰承接的业务主要是消灭突破驱逐舰防御的漏网之鱼,大型防空驱逐舰一般都装备有昂贵的大型
相控阵雷达和高度自动化,电脑化的防空指挥控制系统(典型代表: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大型防空驱逐舰携带的防空导弹一般都是大型的远射程舰对空导弹,长度可达9-11m,射程一般都在100公里以上,射高可以达到20000米以上,速度一般都在2倍音速以上,可同时跟踪多数量、多批次的目标,并对其中若干个目标同时发动拦截。
护卫舰携带的
防空导弹一般都是较小的近程防空导弹,长度不超过5m,射程一般都在30公里以内,射高不超过10000米,护卫舰限于成本因素,其廉价的火控系统一般只能对1-2个目标进行拦截。反潜驱逐舰和反潜护卫舰的区别和上面的也类似。
护卫舰的防空和反潜能力不像驱逐舰那么突出,绝大部分的护卫舰都同时具有防空能力和反潜能力,但从世界各国一直以来护卫舰的用途来看,护卫舰的主业更偏向于反潜能力,防空只是其副业。
总而言之,在大国海军,
驱逐舰和护卫舰是一种高低搭配的作战方式,其关系就像美国空军装备的
F-15和
F-16,前者是舰队的主力,承担主要的防空和反潜任务,后者则作为前者的补充,承担次要作战任务。
舰载机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按照计划,下一代无人机将能够在小型水面战舰上起降,从而拓展美军无人机的作战范围,使之能够触及更加遥远的战场。
“燕欧”项目难度大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这种平台将用来运载非武装间谍无人机和用于执行“打击”任务的无人机。
“燕鸥”是对美国海军对其一个重要无人机开发项目的补充。美国海军希望配备有导弹与先进间谍设备的无人机,能够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这是航空史上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美国海军正利用一架宽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无人机进行试验,将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飞X-47B无人机。
“燕鸥”项目的一个具体要求是:尚未完成设计的“燕欧”无人机必须能够携带重达600磅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从起飞舰艇开始飞行600至900英里。这使“燕欧”无人机处于美国空军的“捕食者”与“收割者”无人机处于同一级别——美国空军的这两种无人机都能够持续携带摄像机、导弹以及卫星通讯设备,飞行12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在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的概念设想中,描绘了一架类似“捕食者”的无人机,从“伯克”级驱逐舰上起飞——这款舰艇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较濒海战斗舰重三倍,但飞行甲板相对较小。这无疑给“燕欧”无人机项目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开发可靠的发射与回收技术,使大型飞机得以从体积较小的舰艇上起飞;设计一款航程、续航能力、有效荷载均可比拟陆基无人机的舰载无人机;确保整个系统能够以最小程度的舰艇改造,并确保无人机行动与维护人员需求最低;确保新型无人机可适应舰上有限的空间。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计划分三个阶段推出“燕欧”无人机,耗时近40个月时间,推出全尺寸发射与回收验证机。
全部军舰变成无人机平台
“燕欧”将成为美国海军无人机的重大飞跃。美国海军能够从驱逐舰和其他舰艇上起飞10英尺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从濒海战斗舰上起飞“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除研发X-47B原型机以及其航母舰载衍生型无人机之外,美国还在研发陆基非武装巡逻“广域海上监视(BAMS)”无人机,该款无人机以美国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为研发基础,而“全球鹰”无人机的体积与波音737相近。从理论上讲,“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能够借助美国多数水面战舰起飞——美国海军列装有122艘水面战舰——但这种无人机在航程、速度和载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国缺少一种中等重量无人机:一款占用甲板空间小,并可在多种水面舰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远的武装无人机。
据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称,研发可靠发射与回收技术,是“燕欧”无人机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濒海战斗舰和驱逐舰没有可供无人机从长跑道上起飞所需的甲板空间,因此它们依靠借助飞机弹射器起飞的“扫描鹰”无人机和垂直起飞的无人直升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海军4艘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配备有“先锋”无人机——体积约为“扫描鹰”无人机的两倍——这些无人机借助捆绑式助推器发射升空。
“先锋者”无人机借助一道悬网着舰,“扫描鹰”无人机则借助悬空线着舰,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则垂直着舰。与旧式无人机相比,高性能、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更强大的推动力,着舰难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直升机制造商贝尔公司设计了一款小型“鹰眼”倾转旋翼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类似同为该公司的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但受益于其发动机短舱,这款无人机能够像飞机一样巡航飞行。不过,“鹰眼”无人机从未找到买家,最终被废弃。“燕欧”无人机项目很可能会令“鹰眼”无人机项目复苏。
如果“燕欧”无人机获得成功,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将做好扩大美国海军无人机的规模,很可能会把几乎所有军舰转变成移动无人机基地。
服役动态
2021年底,法国政府高调对外发布了该国海军集团已与希腊政府签订了50亿美元的全新军贸协议,从而将刚刚开工建造或准备建造的全新FDI型护卫舰2至4号舰售给希腊。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以054A为代表的护卫舰队。054A是一款注重远洋适航性的护卫舰,4000吨级的体量,武器装备的原则也是数量不多、质量过关,所以能够以很低的价格一口气装备几十艘。
2022年3月,日本海上自卫队“熊野”号护卫舰服役,是一艘新型“最上”级护卫舰。
“朗格多克”号是法国海军阿基坦级护卫舰4号舰。该级是与地平线级驱逐舰形成高低搭配的一型现代化导弹护卫舰,由法意联合研制。阿基坦级桅杆前方的方尖型天线罩内装有“赫拉克勒斯”相控阵雷达,主要导弹武器是主炮后方垂直发射的“紫菀”15舰空导弹与海军型“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2024年1月19日,土耳其海军正式接收“伊斯坦布尔”号护卫舰。研制建造该级舰的STM工程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伊斯坦布尔级护卫舰是“全球五大现代化护卫舰之一”。
2024年7月综合德国《柏林晨邮报》等外媒报道,德国海军正在对4艘
“勃兰登堡”级护卫舰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