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拼音:b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左边是一个刑具,右边是一只手抓住一个人,表示治人之罪,本义为制服、判决罪人。判决罪人需上报,由此引申为报告,如报案;由报告又引申为告诉、传达、通知、报答、报复、报应等义;由“告诉”引申,指回答,如报仇、报偿;又用作名词,指告诉或传达信息的各种载体,如电报、简报、报刊等。报在古代又通“赴”,义为急速。
字源解说
会意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图1)的左边是一个刑具(
㚔 niè,手铐的象形),右侧是𠬝(fú,“服”的古字),是个面朝左跪着的人,后侧有一只手。三相会意,表示一个犯人的双手被刑具锁住,另一个人用手从后面将犯人制服,表示制服犯人使之服罪。本义为制服、判决罪人。
甲骨文字形有人释为“
执”字的繁构;但多数学者释为“报”字。释为“报”字可有两种分析方式,其一是左边为双手戴着刑具跪地的人(即“执”字),右边是按人的手;其二是从“㚔”(niè)、从“𠬝”, “𠬝”亦声。甲骨文另有“𠬝”字,习见,指一种常被用为祭牲的罪奴。从形音义关系看, “报”、“𠬝”本应是一字的繁简两种写法,且可与“俘” “服” “伏”等的形音义相关联。金文(图2、3)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左“㚔”、右“𠬝”已基本成型。隶书(图6)左边的“㚔”变为“
幸”,以后字形变化不大。简化的“报”源于汉代草书,将繁体“報”左侧的“幸”改为“扌”,写作“报”。
“报”后来产生了一系列引申义。首先引申为受了别人的东西以后,还送东西以为回答,即由罪法相当引申为送还相当。如《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浓缩为成语“投桃报李”,又省为“报投”或“报李”)又如报国、报恩。“报”可以指好的回答,亦可指对损害自己的人的答复,即报复。
“报”的第二个引申义是指奉命办事完毕回来报告。判决之后必须上报并公之于众,“报”也就有了报告、告知的引申义。再进一步引申,“凡下复上,上答下,及彼此答书皆曰报(吴善述《说文广义校订》)”。
上述“报”的第一、第二个引申义与“报”的本义“当罪人”是古汉语中较早的用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义素,即双方“相当”,有来有往。在这一点上,“报”与它后来的同义词“告”有很大的不同。
“回复”义的“报”再往前引申一步,就有了单方面的“报告”的意思。《汉书·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报”与“告”是并列关系,都是宣告、告诉的意思,后形成双音词“报告”。又如“报功”“报到”“报案”等。
以上“报”都是动词,又引申为名词。从汉代开始,用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叫做“报”,有“邸报”“京报”等。这种“报”后来发展为定期出版的新闻纸或定期的刊物,如“报纸”“学报”“画报”等。推而广之,凡用文字报道消息或发表意见的东西都可称为“报”,如“喜报”“捷报”“海报”“墙报”“电报”等。
详细解释
(释义参考资料)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幸部】博号切(bào)
当罪人也。从㚔从𠬝。𠬝,服罪也。【译文:判决罪人。由㚔、𠬝会意。适合其罪来定刑。】
说文解字注
“当辠(罪)人也”注:司马彪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讞疑罪,皆处当以报。《史记·张释之列传》曰: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又曰:廷尉当。是也。又路温舒上书曰:奏当之成。司马贞引崔浩云。当谓处其罪也。按当者,汉人语。报,亦汉人语。汉书张汤传曰:讯鞫论报。苏林注苏建传曰:报,论也。断狱为报,是则处分其罪以上闻曰奏当,亦曰报也。引申为报白,为报复。又叚(假)为赴疾之赴。见少仪、丧服小记。今俗云急报是也。
“从㚔从𠬝”注:会意。博号切。古音在三部。今隶作报。
“𠬝,服辠也”注:𠬝见又部,音服。治也。小徐作㞋,音展,误甚。此说从𠬝之意。以今字今言通之也。
康熙字典
《唐韵》博耗切。《集韵》《韵会》博号切,竝(并)保去声。复也,酬也,答也。《诗·郑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礼·郊特牲》:报本反始。注:谢其恩之谓报,归其功之谓反。《史记·范睢传》:睚睚之怨必报。
又告也。《前汉·吴王传》:无文书,口报。《天宝遗事》:新进士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又犹合也。《礼·丧服小记》: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
又论囚曰报。《前汉·张汤传》:爰书论讯鞫报。
又下婬上曰报。《左传·宣三年》:郑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注:郑子,文公叔父子仪也。《汉律》:婬季父之妻曰报。
又与赴通。《礼·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注:报,读为赴,急疾之义。虞以安神,不可缓也。
本作𡙈。
广韵
博耗切,去号帮 ‖ 报聲奥1部(bào)
报,报告,下婬曰报。博耗切。一。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①“扌”窄“𠬝”宽,顶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齐平。②“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③竖在竖中线;“又”,㇇的横段在横中线;捺的捺脚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