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攘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ī rǎng,意思是披靡。出自《文选·曹植》。
解释
犹披靡。
出处
《文选·曹植<责躬诗>》:“
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
滂流,
荒服来王。”吕向注:“披攘,犹披靡也。”
晋·傅玄《秦女休行》:“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于
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
烈义。”
唐·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奔鲸沛》:披攘蒙霿,开海门。地平水静,浮天垠。
羲和显耀,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
腥膻一扫洒,
凶狠皆披攘。”
唐·陆龟蒙《
战秋辞》:歼伤蜑夷。制质守帅,披攘
城池。弓弮不刓,
甲缀不离。
宋·范仲淹《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阴披攘。”参见“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