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经楼
清代浙东的藏书楼
清代浙东著名的藏书楼抱经楼建于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位于浙江鄞县。与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老阁齐名。楼主为鄞县藏书家卢址(1725-1794),他嗜书如命。藏书规模的形成小部分承自祖上所传,大部分则从其他藏书家处购得,为得善本,不惜高价。卢址在世时,抱经楼藏书丰富,管理严格。1861年(咸丰十一年)抱经楼藏书惨遭劫掠,后被当地商人悉数买回无偿归还。1916年藏书大部再次流失,书佚楼存。
简介
抱经楼是清代浙东著名的藏书楼,当年藏书之富,可与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老阁相鼎足。更与浙西卢文弨的抱经堂有“东西抱经”之称。
唐朝诗人韩愈寄诗卢仝,写道:“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救终始。”1000年后抱经楼正是得名于此。
楼主
抱经楼主人卢址,字丹陛,一字青厓。1725年(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生,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一日卒,年七十。其家传云:“幼而奇嶷,学于孝廉郭先生永麟。年十九受知于学使长洲彭公,充鄞县学弟子员,每试辄高等,名噪甚。乾隆十三年金坛于公拨补增广生。乾隆十九年,郡中大饥,输粟助赈,大吏以闻,得旨以贡生议叙。连试布政司不利,以例授中书科中书。未及选期,两目失明,遂绝意进取。”生平素聚书,遇有善本,不惜重价以购。朋友中有异书,必宛转借抄,“晨夕雠校,往往至废寝食。搜罗三十余年,所得书数万卷。”(钱大昕《抱经楼记》)失视以后,还令弟子诵读于侧,专心聆听。“枯坐无事,又取陶韵和焉。”(倪象占《和陶集序》)著有《和陶集》等。
乾隆年间,邑令钱维乔修县志,卢址尽出所藏,故多所采择。卢址亲自编集《四明文献集》,他说:“址不敏,自行束修喜聚书,于乡邦掌故尤所究新,辄以搜采之余,置写官记之。积时既久,分体类次,得百四十卷。”(卢址《四明文献集序》)为保存地方文献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藏书
抱经楼的藏书除得于全氏双韭山房外,其他如叶氏箓竹堂、黄氏千顷堂、毛氏汲古阁、曹氏倦圃、汪氏古香楼,故家散出者亦多搜罗之。其中珍本秘籍甚多,如宋刻本开庆《四明续志》十二卷,宋乾道刻本《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金刻本《经史类证大全本草》存二十三卷;明抄本有《修文殿御览》三百六十卷,《册府元龟》一千卷,以及洪武永乐宣德、洪熙、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
卢址亲编书目,把藏书分经、史、子、集四部,依类排列。取韩愈寄卢仝诗中“《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句意,以名书楼,表明有独抱遗经之志。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清廷赐给范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此事轰动了宁波城。卢址“世籍饶产。……欲与范氏天一阁相雄长”,(倪象占《和陶集序》)由于没有得到这样的内府本,感到十分遗憾,“乃破产遣群从入都市购求,书到,衣冠迎于门。其结癖之深如此。”(黄家鼎《抱经楼藏书颠末考》)
卢址搜集收藏书籍长达30年多年,收藏的书有好几万卷,一共装了47个大书橱,蔚为壮观。
结构
书楼建造在卢址住宅的东面,其式样模仿天一阁藏书楼。朝南六间,上下两层。楼下中间为大厅,西边一间有步梯可登楼,步梯横装,与天一阁稍异。楼上贮书,以书橱分间。据清末抱经楼藏书排架草图,可知东西两边靠墙处,各放单面大橱两只。中间是五排十只大橱,前后可开门。朝南空隙的地方分别放置十只小橱。书楼前面筑假山,并凿一方池,环植竹木。1911年(宣统三年)闰六月,冯贞群先生登楼观书,并作文记其事。当时的抱经楼,“楼中布置朴素,鄙倍之气殆尽。其外高树参天,风起谡谡作响,窗壁栏楯,终日在苍翠中。”(冯贞群《登抱经楼记》)
卢址对天一阁极为推重,不但书楼的样式仿照天一阁,而且在藏书的管理上也吸取天一阁的经验。规定藏书归子孙共同所有,共同管理。其严密的管理制度,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卢址去世后,书楼处于封闭状态。
地址
抱经楼原在宁波
参考资料
十一、附录.浙江省图书馆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9 17:48
目录
概述
简介
楼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