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对掌肌
系手部肌肉的外侧肌群
系手部肌肉的外侧肌群之一。
一、解剖结构
1、拇对掌肌起于屈肌支持带及大多角骨,止于第1掌骨桡侧,主要功能为使拇指对掌,由正中神经(C5~T1)支配活动。
2、拇对掌肌位于鱼际浅层,供养动脉的来源与穿入部位分布于鱼际浅肌的动脉,来自行经该肌附近的动脉支,即桡动脉掌浅支、第1掌骨背动脉(拇指背动脉)、桡动脉的直接小支、拇主要动脉肌支及其尺侧终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分支。动脉由肌的近,远两端和两缘,两面穿入肌内,大多数是一个来源动脉的支,经由肌的一端或一缘入肌,少数标本在肌的一端或一缘有两个来源动脉的肌穿入,称为双源支,也有少数标本,肌的某一端或缘未见动脉穿入,为缺如。由近端入肌的动脉主栗来自桡动脉掌浅支,管径粗大,外径平均都大于0.5mm。由肌远端穿入的动脉,大多数是拇主要动脉或其尺侧终支所发返行向上的小支。拇短展肌的尺侧缘、拇短屈肌的桡侧缘和拇对掌肌的尺侧缘相邻近,桡动脉掌浅支向下行程中,发支经此比邻区穿入各肌。拇主要动脉紧邻第1掌骨下行,发出一组肌支向掌侧进入拇对掌肌的背面,管径平均为0.43mm,穿肌点在拇对掌肌附着于第1掌骨桡侧缘附近。这一组肌支较为粗短,位置深且紧靠掌骨,拇指深部手术中需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二、相关临床研究
拇对掌功能
1、拇指对掌是人类手的三大功能之一,包括拇指外展、旋前和屈曲,最后拇指指腹与其他手指掌面相对。
2、拇指对掌是个复杂的联合运动,主要关节及作用:拇指腕掌关节(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组成),不仅可以屈曲、内收和外展、对掌运动,还可以作一定程度的旋转运动。协作关节:拇指掌指关节及拇指指间关节,系与腕掌关节联合运动,甚少独立运动。
3、参与拇指对掌功能的肌肉
⑴主要肌肉及动作:拇指对掌肌,具有掌侧外展与前推、旋转作用;拇短展肌,具有掌侧外展、旋转作用。⑵协作肌肉及作用:拇短屈肌有前推作用;拇收肌有内收作用;拇长伸肌有后退作用;拇长屈肌有前推作用;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具有外展与旋转时稳定作用。
4、拇指对掌功能损伤的病因学:各种原因造成鱼际肌(主要是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影响返支功能)或拇指关节(主要是腕掌关节)损伤都可能引起拇指对掌功能瘫痪。
后天性原因:(1)各种可能引起低位正中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外伤和神经卡压等,此种情况尤其是外伤性正中神经损伤是最主要的原因;(2)大鱼际肌外伤性缺损或瘢痕挛缩;(3)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上肢运动神经元疾病、麻风后遗症等造成的内在肌麻痹等。
先天性原因:有先天性拇指发育不良,拇展肌或对掌肌缺如。
5、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
5.1固定型拇对掌形成术:有以下三种术式:(1)第1腕掌关节对掌位固定;(2)第1、2掌骨间对掌位骨桥固定术;(3)第1掌骨与拇指近节指骨对掌旋位截骨固定术。其适应证为:(1)拇指对掌功能障碍主要是受骨关节病变所致者(随着人造关节的临床应用,此项固定术已渐废用);(2)运动型拇对掌成形术失败者;(3)骨关节功能虽好,但缺乏动力肌供移植者。
5.2运动型拇对掌形成术:利用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传统方法术式不一,但有些术式由于不符合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已被淘汰。肌腱移位的基本要求:(1)关节被动活动度需正常;(2)供体肌肉的肌力;(3)供体肌肉的范围;(4)移植的方向;(5)如有需要,滑车的位置和性质;(6)移植物的组织床;(7)选择性的骨融合术以简化多关节系统。
5.3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拇指对掌功能显微重建的手术方法主要是采用带血管神经蒂或吻合血管神经的小肌肉移植,及运动神经移位修复大、小鱼际肌支损伤。带血管神经蒂的小肌肉移植系指小指外展肌移位修复;吻合血管神经的小肌肉移植主要取材于足部的小肌肉,多以肌皮瓣形式切取和移植,包括趾短伸肌、趾短屈肌和拇展肌移植修复。运动神经移位修复系指采用前臂骨间掌侧神经移位修复大鱼际肌支或小鱼际肌支损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5 11:50
目录
概述
一、解剖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