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手外侧肌群的1块肌肉。此肌位于手掌鱼际外侧皮下,拇短屈肌的外侧,遮盖拇指对掌肌和拇短屈肌的一部分,为长三角形的扁肌。起于腕横韧带远端的桡侧半、大多角骨嵴和舟骨结节,止于掌指关节的桡侧关节囊、桡侧籽骨、拇指背侧伸肌腱扩张部,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此肌受正中神经(颈6~7)支配,收缩时拇指外展。
解剖结构与辅助结构
1、拇短展肌的部分肌
纤维止于拇指背侧伸肌腱扩张部,形成指背腱膜的腱帽;其肌纤维方向沿第一掌骨纵轴方向,按走向可分为两部分,近侧部与远侧部肌纤维方向夹角约30°,两部夹角处位于第一掌骨基底掌侧,可协助伸掌指关节及指骨间关节,所以注意重建拇短展肌的部分功能。
2、拇指指骨间关节由近节指骨头和远节指骨底构成的滑车关节,两边侧副韧带增强两侧关节囊,拇长伸肌腱及拇长屈肌腱分别止于远节指骨底背面及前面,主要起拇指指骨间关节伸屈运动。
3、拇指指背腱膜系由拇长伸肌、拇短伸肌、拇短展肌和拇收肌构成,从三方面包围着掌指关节,并借短肌腱系于掌板
相关临床技术
有研究说明正常情况下,随着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角度增大,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作用程度增大。另外,随着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角度增大,所用外力增大,相应说明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作用程度增大。因此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时,应同时重建拇短展肌功能,才有可能纠正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出现的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从而协助提高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效果。
相关临床疾病与研究
1、拇短展肌肌力的检查是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大多徒手法判断,易受主观、经验等因素影响,客观性差。有研究者应用计算机化微型便携式肌力测定仪对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测定,旨在探讨临床上客观、量化的拇短展肌肌力评判方法,并明确其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时的作用。
2、定量法拇短展肌肌力测定量化,客观与传统的徒手法肌力测定相比是一大进步。近来,随着电脑的普及,腕部重复活动工种的增多,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作为骨科医生,应致力于早期发现、注重认真细致的检查、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其诊断主要有赖于病史与临床体征,电生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3、据调查,有近乎一半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显示拇短展肌肌力减弱,且量化数据可反映病程越长,病变程度越重、肌力越差,呈正相关。至于拇短展肌萎缩,一般均为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病变的中、后期才出现,而非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指标,但拇短展肌肌力定量测定是判断腕管综合征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4、骨科医生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时应重视运动系统的理学检查。腕管综合征患者来就诊时往往主诉手指麻木,临床工作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感觉功能的检查。加之很多患者早期就诊时并未出现大鱼际肌萎缩,因为肌萎缩在晚期才出现,所以经常被漏诊。甚至当患者出现大鱼际肌萎,有些医生还不认识,不能正确地鉴别诊断,以至于误诊。因此,早期发现感觉与运动功能异常,对腕管综合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至关重要,因为在早期得到治疗,正中神经可通过神经内微循环的改善、水肿的消除、神经轴突的再生与再髓鞘化等逐渐恢复功能。病情越进展,损伤越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