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宾塞·拉什利(生于1890年6月7日
西弗吉尼亚州戴维斯城,逝于1958年8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
神经心理学之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拉什利生于1890年6月7日美国
西弗吉尼亚一中产家庭,他是家里唯一的小孩。拉什利的父亲对于当地政治非常有兴趣,也在政界担任过不少职务。其母是家庭主妇,爱好收集书籍,在社区中教授各类知识。拉什利4岁就能阅读,他儿时最喜欢做的就是在树林里漫游,收集各类动物。
教育经历
拉什利14岁高中毕业,进入
西维吉尼亚大学主修英文。然而在选修了一门动物学后,受到神经学教授约翰斯顿的影响而将兴趣转修生物学。他此后其著作中提到这位教授,“在选修了数周后我找到了我的毕生事业所在。”
1910年拉什利毕业后成为
匹兹堡大学教员,教授生物学和实验,不久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1911年获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遗传学哲学博士学位。在修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以心理学为副修,并曾为当时
行为学派创始人
华生的学生和研究助理,此后他们师生二人一直维持良好关系,在连续4年之间,他们二人联名发表的心理学专题研究论文多达14篇。
职业生涯
1917到1926年,拉什利任教于
明尼苏达大学。在此期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也是当时著名智力测验心理学家
推孟,曾向学校推荐拉什利到该校任教。惟当该校校长访问明尼苏达大学正拟聘请拉什利时,适巧从一位年轻教授口中得知他不修边幅,衣衫褴褛,长发披肩,戴钳形眼镜等行径,因而返校后否定了推孟的推荐。1926-1935年间,拉什利担任
芝加哥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开始大脑生理心理功能的研究,并于1929年出版《大脑机制与智能》一书。
1929年,拉什利当选为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5-1952年任
哈佛大学教授,并在1942-1955年间,兼任耶克斯灵长类生物实验室主任。
1954年他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突然昏倒,送医被诊断为
溶血性贫血,后接受
可的松治疗。但是可的松最终影响到了他的脊柱,因而医生后来实施了
脾切除术。此后他逐渐康复,直到他与妻子克莱尔在法国旅行途中再次突然发病。
拉什利1955年退休,1958年在法国度假期间意外生病而去世。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其他作品
学术体系
大脑的机能研究
拉什利一生致力于大脑机能的研究,探索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提出整体原理和
等势原理。通过一系列实验,他发现学习过程中没有大脑的哪一部分是比其他的部分更重要,
大脑皮质的各部位是一起参与活动的,而不是某一特别区域发生作用,这就是整体活动原理。大脑皮质的每一部位是一样重要的,对个体学习发生同样的作用。大脑皮质某些部位切除后,其他部位照样可以发挥各该部原有的作用。如将白鼠的视觉区破坏,它虽失去辨别形状的能力,但仍能辨别光线的强弱,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拉什利认为,大脑弥补损失区域的能力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证明所谓的
反射弧不存在,即习得反应是通过条件反射弧的过程。
此外,他认为
记忆痕迹并非存在于大脑皮质的某一特定部位,而是存在于大脑皮质所有发生功能的部位,而且各部位对保留学得活动而言,其作用是等势的。
行为的序列顺序
拉什利认为,对于行为顺序如何产生的问题应该是神经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首要关注的焦点。何产生的问题应该是神经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首要关注的焦点。他相信,行为和心灵现象最终可以根据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加以描述,而最复杂的行为则是思维和活动的逻辑与顺序排列,所以,他选取了他认为是最复杂行为类型之一的言话进行研究。而且,他认为应先解决的是神经机制的输入条件和暂时转换问题,而不必考虑系统内正在发生的其他一切。
遗传和智力关系
拉什利在等势大脑与智力的遗传决定之间作了明确的联系。他认为,既然大脑是作为整体起作用,所有的神经元都包含在反应中,因此没有提高的余地。大脑总是在它们的能力极限内操作,有些人的表现可能会比其他人好。
人物评价
著名心理学教育家
郭本禹认为,拉什利有力地促进了对行为和思维研究的认知科学的探讨。在提出问题和引入科学争论的关键概念方面,拉施里在相当时间内支配并影响着认知和行为研究的
神经科学工作。拉施里还为在大脑与行为交叉点上的实验研究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行为和思维的表征问题。许多行为科学家认为,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的最佳途径是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他的观点影响了相信机能主义的认知论者,使他们相信思维和行为必须在表征水平上得到解释,必须根据表征、符号和其他心理学术语进行说明。他在动物学上的修养极大地帮助他在神经心理方面的成就,他凭借独特的思想、先进的手术方法以及不倦的意志,对
神经心理学上的重要问题加以实验研究,在抨击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对美国神经心理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心理史学家罗继才评价拉斯里是生理学的权威,他的地位和影响无疑给
华生以极大的支持。不过他并非华生似的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他认为华生将心理学界定为行为的研究不足以找到足够的方法解决心灵问题。因此,拉什利既坚持了华生行为主义的原则,又不忽视对有机体内部过程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具有
新行为主义的色彩。他感兴趣的是从微生物到哺乳动物之间的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他认为生物是连续的,要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点,可惜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并末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他的论点。
此外,拉什利在实验中培养和教育了大量心理学人才,其中包括“芝加哥五人小组”比奇、赫布、克里奇、
迈尔和施内拉,他们都是拉施里在
芝加哥大学工作时的助手和学生,都在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做出了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
斯佩里也曾经跟随拉什利做博士后研究,他在拉什利的指导下进行动物皮层切除的实验,研究运动操作和视觉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