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格泰姆时代》是美国作家
E.L.多克特罗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家庭为线索,界定了具有拉格泰姆——Ragtime音乐特征的一战前夕的美国社会和历史。
内容简介
纽约城。有一天,母亲在花园里救出一个被埋在土壤里的黑人婴儿。在愤怒和震惊之余,母亲发现了这个婴儿的母亲,黑人姑娘萨拉。萨拉得到了母亲的收留。这个婴儿是萨拉和黑人音乐演奏师小科尔豪斯的爱情结晶。不久,小科尔豪斯到白人家探访萨拉。虽然是黑人,沃克却是位言谈举止得体,精通钢琴演奏的绅士。沃克的出现引起了白人全家的注意。母亲的弟弟是一个内向且浪漫的年轻人,他很欣赏沃克的才华和做派。并在日后追随沃克展开了一系列反政府的武装活动。当时,弟弟正疯狂迷恋着一位著名的美人、交际花伊芙琳·内斯比特。
一次出行中,内斯比特途径贫民区的集市,被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吸引。由此内斯比特结识了这个犹太小女孩和她的爸爸。这位犹太爸爸是位精通剪纸的民间艺术家。犹太家庭生活在贫民区。犹太妈妈被贫困生活所迫,沦落成妓女,被爸爸逐出家门。虽然内斯比特的财产都来自婚姻或者情夫的钱包,她却愿意掏钱帮助这个犹太小女孩和她的家庭。后来,犹太爸爸在一次市集的政治活动中,得知了内斯比特的真实身份。随即带着小女孩离开了这座城市,辗转到大西洋城。在那里,犹太家庭和白人家庭相遇。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南部的许多黑人涌入大都市寻找工作,而这种都市生活激起了黑人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拉格泰姆时代》揭示的,就是在美国工业化大变革时期市场繁荣的背景下,移民涌入、劳资矛盾、贫民窟的困境和种族冲突等现象。
《拉格泰姆时代》小说的英文为Ragtime 。拉格泰姆(Ragtime)又名繁音拍子,是1890—1915年间在美国流行的切分乐曲。它是一种采用黑人音乐旋律,按照切分音法(Syncopation)循环主题和变形短句等公式写成的着重节奏的器乐曲,主要演奏乐器为钢琴。拉格泰姆乐曲以节奏迅速、拍子清楚为特色,可称为最早的爵士音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拉格泰姆音乐,正在美国社会流行。作者运用拉格泰姆为书名,并运用其结构与节奏巧妙地构筑了《拉格泰姆时代》这部新历史主义的小说文本。
《拉格泰姆时代》小说情节开始于1902年,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美国社会不是欢乐祥和的社会。大工业的急剧发展和市场的极度繁荣掩盖不了内在的骚乱、怀疑和不安定因素。群众不满的目标首先瞄准所谓的“现代文明”,即富足社会“没头脑”的消费文明和在美国国家中日益占统治地位的机器文化。
人物介绍
小男孩
“小男孩”有着丰富的秘密精神世界,他对外祖父所讲述的《变形记》的故事非常痴迷,通过这些故事,他得到了一个启示:“生命的形态是变化无常的,人世间的一切随时都可能变为其他东西”。“小男孩”具备这种能力:他珍藏别人扔掉的一切,他的古怪的学习习惯,完全不为人所知。他盯着父亲和彼利去南极探险的日记,但是除非父亲不再在意这些东西他才会去读。他能栩栩如生地描绘出父亲南极探险的生活。他在学校什么也没学,但是因为对他没什么要求,他的表现也还算不错,因此培养他这种怪癖或者说独立意志的任务,就落到他的祖父身上。他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和自信的探险家,住在贫民窟的新移民和社会主义者。
科尔豪斯
黑人音乐家科尔豪斯,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强烈斗志和自尊心的人物。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音乐家,过上了令很多白人嫉妒的宽裕生活,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福特老爷车。在白人眼里,他过于斯文,文雅的言谈举止与他的黑人身份格格不入。当白人消防队长带领人砸坏科尔豪斯的福特老爷车后,科尔豪斯首先想到的是作为公民应该去警察局寻求解决。科尔豪斯知道,从警察局那里无法索回自己的权利,为了黑人的尊严,他采取了反抗的行为,他 和几个朋友集结在一起,袭击康科林的消防队,并占领了摩根的图书馆,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希望能够换回自己的尊严:被毁坏的车得到修复。最终,他的车被康科林亲手装好,但是,他自己却死在警察的枪林弹雨之下。科尔豪斯虽然死了,但是他作为黑人的尊严却用他自己的生命保存了下来。
犹太父亲
犹太父亲,东欧移民,社会主义者,从穷困潦倒的剪纸艺人,却因为偶然发明了动画册,成了有钱的商人,最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电影出品人,甚至是拥有高贵身份的男爵,与白人母亲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历史化
《拉格泰姆时代》小说,讨论了泰迪·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托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作用和他们执政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20世纪初,“老罗斯福当政”时,人们在“爱国主义”这种“靠得住的感情”的鼓舞下,经常举行政治性活动。表面上看,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政治热情、和平与快乐。然而,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也有见不得人的丑事和杀人案件:“美国上下,偷情与死亡难解难分。私奔的女子在一阵狂欢的颤栗中丧了命。有钱人家买通新闻记者,把风流韵事遮掩起来。”建筑师斯坦福·怀特被哈里·凯·索开枪打死。叙述者借无政府主义者埃玛·戈德曼之口,对美国社会的混乱作了极犀利的讽刺:“尽管报纸上都说这次枪击事件是本世纪最大的一桩罪案,戈德曼却十分明白,那才不过是1906年,离本世纪末还有94年呢。”仅众所周知的枪击事件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暗杀、肯尼迪总统和他的弟弟被相继暗杀、1999年美国中学校园10多名男女中学生死于非命。
该小说中,“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历史化”色彩,鲜明地表现在对埃玛·戈德曼和伊芙琳·内斯比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上。妓女内斯比特和无政府主义者戈德曼被不可思议的精神“相通”和被共同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内斯比特被表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性感美人”一个资本主义的产物、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紧密关联的通俗文化的产物、美国性行为本质的产物,这种性行为本身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和长期建立的性政治的深刻影响。戈德曼实际上鼓吹性爱自由和妇女解放,她是该小说中性和政治理想主义的主要源泉。她与内斯比特的关系不仅对情节,而且对美国价值观的涉及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戈德曼的影响下,内斯比特用为索作证和离婚得来的钱资助戈德曼的无政府主义者刊物——《大地母亲》、赞助全国各地向她发出的激进的政治呼吁、出钱为被投入监狱的工人领袖们进行法律辩护、捐款给那些在作坊和工厂中工伤致残儿童的父母。
多克特罗在该小说中隐含地表达了他对美国历史受到美国技术和经济影响的观点。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他把汽车装配线上的各种操作分成一道道最简单的工序,“上螺钉的人不用上螺母,上螺母的人不用拧紧,发明人对同事们说,而他是很会说话的。”人变成了会说话的机器部件,他用控制皮带轮的转速来控制工人的生产率。他不希望工人弯腰操作,也不要工人在工作台旁多走一步路。工人必须把每一秒钟都用于操作,决不允许有一点点浪费。“根据这些原则,福特确立了工业制造理论的最后主张——不仅成品的各部件可以更换,而且产品制造者本身也应该是可以更换的部件。”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美国后工业社会里,人为物役,人本身被异化,从而丧失了人格和自我。
该小说表明,科技的高速发展只给极少数人带来财富和享乐,而使“几百万处于失业状态”,形成了一个贫穷时代。占据着企业金字塔巅峰的大金融家,“无形跨国资本帝国的君主”,皮尔庞特·摩根潜心地研究如何再生,欲在埃及造自己的金字塔的梦幻。而工人们正遭受着残酷剥削。“在煤矿,一个矿工一天挖够了3吨煤才可以得到1元6角钱。当童工的孩子们更加悲惨:“工厂里,这是他们最容易丢掉手指、把手臂弄得血肉模糊或被压断腿的时候,需要别人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警觉。”表面看来,叙述者的语气冷峻、超然,可是,富于人道同情之心的多克特罗的心在流血。
《拉格泰姆时代》小说表明,文学的最大关心依然是人的生存,文学以自己的存在形式揭示历史的真实并赋予历史事件以意义,文学只有超越权力话语,才能真正地揭示历史与现实的真实。
艺术特色
1、无常的切分旋律
拉格泰姆(Ragtime)又名繁音拍子,这种黑人音乐是演奏者以右手弹出变化无常的切分旋律,同时左手以沉稳的低音伴奏。它的风格与当时正处于变革时期的美国颇为相似: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移民蜂拥而至,装配汽车流水线,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新事物层出不穷,显示出一个新兴国家变幻无常的面貌。而与此同时也潜伏着种种危机,如阶级矛盾、劳资纠纷、种族争端及男女不平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也在逼近。
2、节奏明快
像节奏迅速、拍子清楚的拉格泰姆乐曲一样,《拉格泰姆时代》小说也是节奏明快的。多克特罗“有意要写出一种冷峻的叙述文体”,一种充满活力的叙述文体。首先,该小说中引用的百科全书式的材料,是用40个快速传送,平均每个不到10页的一系列短小章节表现的。此外,多克特罗运用了貌似简单的小说叙述方式。读者从一开始,就不断地被作者邀请在某处停一停,仔细地阅读他在那儿所叙述的东西。
除了修辞上的原因,这种明快节奏的效果,还产生于多克特罗所运用的非线性叙述方法,以利于灵巧地整理虚构的三个普通家庭成员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经常相互影响的故事。
由于该小说情节是用电影蒙太奇技法,由一系列场面、情景和相互交织的故事所构成,因而变化不定、经常移动;它虽然通常在时间上走在前面,但它并不给读者提供任何舒服的线性发展的阅读。该小说中的公众事件也不提供因果连续性。尽管情节开始于1902年,结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种明快节奏的效果,不是历史记录产生的,而是《拉格泰姆时代》小说上下文产生的——这个上下文是一种大致出现在拉格泰姆时代的人与事件的拼贴,而拼贴的本质正是非连续性、不确定性。
3、断奏
受拉格泰姆音乐的影响,多克特罗在小说语言创作上作了有意识的变革,形成了一种新颖的文体。这种文体牢固地增强了这种快速节奏感。像章节一样,句子也通常很短,修辞简洁,合情合理地陈述,获得一种音乐上断奏(即奏成断音)的效果;这就在多克特罗的文体中产生了一种拉格泰姆音乐的散文变体。“弗洛伊德是由比他小几岁的追随者荣格和弗伦兹陪同,乘坐劳埃德公司的乔·治·华盛顿班轮抵达纽约的。他们在码头上,受到两个更为年轻的弗洛伊德信徒欧内斯特·琼斯医生和埃·埃·布里尔医生的迎接。一行人在哈默施坦屋顶花园进餐。花园中有盆栽棕榈,钢琴和小提琴在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猜想曲》。大家围着弗洛伊德交谈,不时向他投去一瞥,察颜观色。他吃了一杯乳蛋羹。布里尔和琼斯为这次访问充当东道主。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们带弗洛伊德游览了中央公园,他们去看了一场无声电影,那是纽约各处的商店和戏院都非常普及的。”
叙事技巧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叙述人,有些神秘。由于叙述者了解小男孩的思想感情,因此小男孩本人有可能是叙述者。
根据叙述者为第三人称推断,犹太移民家庭中爸爸的女儿萨拉有可能是叙述者,并且该文本中,对于爸爸、妈妈的称呼是“tateh”和“mameh”,这正是犹太人依地语中的用法。如果萨拉是叙述者,那么该小说中有关她回忆起和小男孩偶遇细节的描写,就容易让人理解。最后一种可能性,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共同讲述了《拉格泰姆时代》这个故事,两个孩子都为故事讲述提供了内容,从而使得对于当时处于世纪之交的美国的描述更加可信,也更易于理解。文本中偶然出现的人称代词:“我们”,使这一判断更令人信服,在该小说结尾,两个孩子被认为是理想的、具有心灵感应的玩伴。
在上述三种观点中,小男孩为叙述者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作品的叙事,常常是以小男孩的视角进行。在提及小男孩的父母时,也称他们为“父亲”和“母亲” 。“父亲”和“母亲”唯一的孩子是在书中经常出现的穿着小海军服的小男孩,而且这个孩子出场时似乎总是那么不起眼。因此,如果读者稍加留心,就能看出小男孩应该是该故事的叙述者。
在该小说中,诸如“自从胡迪尼去世到今天,将近五十年了”之类的话语,似乎是一个长者在回忆往事,这可能是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小男孩。《拉格泰姆时代》中神秘的叙事者,应该是后来长大的小男孩。
在该小说开始,“他身边的大人们不曾想到,也从来没有认识到他那样大的孩子能有那样的知识和智慧”,这表明小男孩完全有能力记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另外,叙述者总是用第三人称把自己指代为小男孩,由此可以推断出小男孩长大后能够回忆并收集不同的历史碎片。
作者对小男孩性格特点的描写,说明了在众多支持小男孩是叙述者的线索中,有两条线索至关重要。在《拉格泰姆时代》故事开始,小男孩对逃跑大师胡迪尼说了“警告公爵”几个字,由于这几个字令人费解地出现在第一章结尾,所以很容易让人忽略。一直到1914年,《拉格泰姆时代》故事即将结束时,当胡迪尼穿着紧身衣倒挂在一座大楼上进行逃跑表演时,他突然想起了最近被暗杀的费迪南大公,然后他又回忆起,看着映在汽车亮闪闪的铜制车灯里自己影子的小男孩对他说过的那些话。这个惊人巧合,使小男孩无所不知的能力,给读者留下印象。小男孩的警告、车灯上的映象和大公的死,这些事件之间的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使得胡迪尼认为自己经历了“一生中真正神秘的时刻”。
在该小说结尾,当提到“父亲”的死亡时,叙述突然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可怜的‘父亲’,‘我’看到了他最后一次探险。他到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些话,进一步证实了小男孩就是叙述者。
在故事结尾,小男孩和小女孩建立起一种理想化的关系。小男孩通过接触外部世界,逐步从天真懵懂变得成熟这一过程。小男孩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他成熟的过程。
《拉格泰姆时代》中作者通过神秘的描述者,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揭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如何被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和社会力量所左右。在该小说中,读者无法分辨究竟哪些情节是“历史”,哪些是作者“想象”的。
作品评价
《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拉格泰姆时代》,预示着非小说的诞生,具有史诗的性质,是一个时代的终结的纪念。
——王文(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拉格泰姆时代》是E·L·多克特罗用心弹奏的一支令人吃惊的曲子,又是一幅由许多明晰的画面和照片连缀而成的本世纪初叶美国社会的巨型风尘画。
——中华读书报
作者简介
E.L.多克特罗(E·L·Doctorrow,1931年1月6日—2015年7月21日)美国作家。父母是移民美国的俄罗斯犹太人。多克特罗先后在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曾当过军人、影视公司审稿人、出版社编辑等。
主要作品:《欢迎到哈德泰姆斯来》、《像真的一样大》、《但以理书》、《拉格泰姆时代》、《进军》、《上帝之城》、《诗人的生活》、《世界博览会》、《比利·巴思盖特》、《供水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