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脊山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西宁市湟中区境内祁连山系支脉
拉脊山藏语称“贡毛拉”,意为嘎拉鸡(石鸡)栖息的地方,位于青海省东部,是西宁市湟中区和海南州贵德县的界山,处于湟水谷地与黄河谷地之间,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海拔3500米至4000米。
位置境域
拉脊山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和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地域内,是祁连山脉东段的一个支脉,同时也位于湟水和黄河干流之间,西起干子河口,东到青海省界。此外,拉脊山也常被称作拉鸡山、积石山、唐述山。
拉脊山总体走向为北西西——南东东,东段近东西向,是拉脊山的主体部分。其西段则近北西——南东向,被称为日月山。拉脊山不仅是湟中区与贵德县的自然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它横跨多个地区,包括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海南州共和县、贵德县以及海西州天峻县等。
拉脊山东西走向绵延约260千米,宽度范围在20至40千米之间。其山峰多在海拔4000~4500米之间,最高峰野牛山海拔高达4832米。
地质地貌
地质
拉脊山的地层主要由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的红色岩系组成。岩石类型包括黄土、第三系红层等。地质构造上,它属于祁连山脉的一个支脉。
地貌
拉脊山山体两翼明显不对称,北翼湟水谷地南侧切割较浅;南翼黄河谷地北侧切割深,较陡峻。由于水系切割已形成很多山口,青沙山口、拉脊山口、日月山口均是出入西宁的重要交通要道。地貌类型涵盖高山、草原和丹霞地貌等。高山区域山峰陡峭,丹霞地貌则以红色山块为主,形成方山、石墙、石峰等地貌形态。地貌分区上,拉脊山可划分为多个具有独特特征的区域。该山脉东西走向,绵延约260千米,宽度在20至40千米之间。拉脊山还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拉脊山高大的山体垭口间是著名的宗喀拉则,这里距西宁市中心城区48千米,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南路、唐蕃古道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2016年4月9日,宗喀拉则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的“拉则”建筑群。
地理环境
植被
拉脊山有海南地区的高山牧场。拉脊山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多种生态类型相间。既有高山草甸,又有高山湿地,还有高山灌木和山腰乔木,山下农田生态。山上出产著名的冬虫夏草。
气候
山上气候类型多样,同日内可以多次体会雨、雪、雾、岚、阴、晴、崧、霰等气候景观。这里的红山嘴草场是尕让乡夏季牧场,北从拉鸡山口至分水岭,南至大滩村,中心海拔3746米。草场内坡地平缓,水源充沛,牧草生长良好。
主要山峰
拉脊山属日月山支脉,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与海南州贵德县的界山,由西向东蜿蜒,最高峰海拔4524米。拉脊山最高峰为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拉脊山横亘于西宁南,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历史文化
在拉脊山南坡的红山嘴草场,有一座数十米高的红色山峰,圆柱形状,天然形成,十分独特。据说,这里是驰骋沙场的格萨尔王拴马的地方,故将此地称为“拴马桩”。
相传,格萨尔的妃子珠牡骑上她的坐骑洛赤,去追赶雄狮大王格萨尔,她千里迢迢来到水草丰美的红山嘴牧场,这时珠牡看见格萨尔把他的坐骑姜果叶哇拴在那个天然形成的拴马桩上,大王正在旁边酣睡,于是他们在此住了三天三夜。两匹马每天晚上同拴在那个独特的拴马桩上,故有了格萨尔王拴马桩的传说。
参考资料
走进湟中.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1:56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质地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