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资助型基金会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简介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由招商局集团发起并持续捐资,2009年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注册资金规模一亿元人民币;
发展历史
2010.5.15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以通信方式召开第四次会议,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基金管理办法》及《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财务会计制度》
2010.3.12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2010年度工作计划及年度预算。
2009.8.26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通过基金会的机构设置和工作人员任命。
2009.7.28 基金会理事长胡政在北京领取民政部批复并与民政部签署《民政部作为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有关事宜备忘录》,委托民政部担任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
2009.6.5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获民政部正式批复(民函[2009]152号),准予设立登记(基证字第1061号)。
2009.6.3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以通信方式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章程》。
业务范围
公益活动的重点开展领域为扶贫、助医、赈灾等,鼓励以创新而有效率的方式,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实现的能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以及为贫困家庭提供医疗救助,资助特殊疾病的研治,为因自然灾害导致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提供帮助等。
捐赠人
“招商局”源起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12月26日的“轮船招商局”,作为一个企业专有名称,已具有130多年的历史,并且已经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注册,受到法律保护。
历史上,“招商局”一直是一个为广大国人熟知的品牌,当时“(中国)浮江涉海之轮,半皆招商局旗帜”。解放后,招商局以香港为总部开展经营,因此内地许多人对“招商局”这个名称逐渐陌生,也常常将它误解为政府机构。然而,国家十分重视保护老字号品牌,1993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就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办正式发出《关于地方行政机构、事业单位不要使用“招商局”名称的函》(编办函[1993]88号),明确要求各地在审批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时,不要使用“招商局”的名称;已经使用的,应予纠正。1997年,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林鸿慈先生又专门向国务院呈送了《应重点保护“招商局”这块“国家级名牌”》的报告,要求纠正政府机构不当使用“招商局”名称的问题。已有不少地方政府根据中央要求对其设置的“招商局”名称进行了更改。
发展到今天的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经营总部设于香港,亦被列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2009年,招商局集团成功地应对了金融海啸,截止年底拥有总资产人民币2,683亿元,管理总资产人民币2.2万多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9亿元,在央企排名第7位。
招商局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港口、公路、能源运输及物流)、金融(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三大核心产业。旗下知名商业品牌包括招商局国际(HK0144)、招商轮船(601872)、招商银行(600036)、招商证券(600999)、招商地产(000024)、招商局物流等。
(民国书法家谭泽闿为招商局题写的名称作为标准字体由1947年沿用至今)
创新基因
1872年,招商局的创立,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并带动了中国近代一批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
1872年 招商局的创立,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并带动了中国近代一批民族工商企业的兴起,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
1872年 招商局发行中国第一张股票,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公司。
1872年 招商局轮船“伊敦”号从上海装载货物开往汕头,这是中国商船第一次行驶南洋航线。
1873年“伊敦”首航日本,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
1876年 招商局募股自办中国第一家轮船保险公司──仁和保险公司。
1878年 招商局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企业──开平矿务局。
1879年 招商局架设从天津大沽码头到紫竹林栈房的电话线,这是中国人自己架设的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
1881年 招商局所属开平矿务局投资兴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
1890年 招商局投资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投入生产,这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棉纺织品的企业。
1897年 招商局为大股东的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银行。
1910年 招商局与铁路部门实行水陆联运,开办4条水陆联运线,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实行水陆联运。
1928年 招商局培养出中国第一位自己的海轮船长:马家俊。
……
1979年 招商局开办了中国第一条集装箱航线──由香港至广州黄埔。
1979年 创办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实施了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人才的各项举措,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提出了后来广为流传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口号,率先推行了工程招投标、干部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企业股份制及工会工作等一系列改革试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被誉为中国改革的“试管”、开放的“窗口”。
……
1983年 创办国内第一家社会办律师事务所──蛇口律师事务所。
1984年 创办国内第一家社会办会计师事务所──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1987年 发起创办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1988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
创新是招商局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招商局基业长青的秘诀。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珍视并继承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立志将其移植到公益领域,持续参与推动中国的公益创新。
历史担当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中国的自然灾害是比较多发的。据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光发生的大旱灾就有1056次。灾害发生后,官方和民间的赈灾成为劫后余生而无助的灾民最需要的支持。
招商局创办于1872年。这个充满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企业一开始就肩负着赈灾的重任。从开办之日起,招商局几乎每年都要从营业收入中提出赈捐交给清朝政府,作为报效。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赈捐的数额不断增加。如1870年代末期每年的捐款不过1万余两,1878年为1.8万余两,1879年为1.5万余两,到了1890年代以后,数额成倍增加。这是招商局例行的对社会的赈助捐款。遇到灾年,招商局总局、分局和员工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积德行善”,积极参与赈灾活动。
1876—1879年华北地区爆发了晚清时期最为惨烈的一次旱灾,即“丁戊奇荒”,灾情遍及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和山东五省,并波及到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受灾人口达两亿,造成死亡人数计达1000多万。除了朝廷的官赈外,听到北方旱灾的消息后,南方很多人“贫士捐膏火,妇女脱簪珥,百工减佣资”,很快集成巨款,并派代表亲自携带义捐赈银到灾区,发放到灾民手中。
这次巨灾的发生时间距招商局开局才3-6年,身处初创时期的招商局由于受到外商轮船公司的挤压,利润微薄,又正值1876年底招商局开始洽谈购并美商旗昌轮船公司需要巨量资金,加上在购并旗昌公司后的1877年底,招商局在5天之内连续沉没“厚生”轮和“江长”轮。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招商局的总分局仍然大力助赈。如,总分局为山东助赈49195两,其中总局助赈3145两,第二年助赈数目又有所增加,仅总局即捐赠7130两。招商局员工也踊跃捐款,其中,招商局的筹办人朱其昂(其弟朱其诏)兄弟及唐廷枢[招商局总办]、徐润[招商局会办]和陈树堂[招商局香港分局商董]等招商局高级管理人员以个人名义为山西赈灾赠款达4085两。
办赈被清政府视为“仁政义举”, 清朝赈粮运输,原来大多由民间代办,民船累赔不支。招商局创办后,招商局和员工不但捐赠赈款,而且被清政府责成采办、承运赈粮。
1877年,山西灾情严重,受灾州县达80多个,待赈饥民超过五六百万。李鸿章派朱其昂等承办赈粮,到10月份,共采买赈粮1.8万石,陆续用船运往京城和山西。12月,朱其昂在政府领取粮款并自筹银两,派人分赴江北、苏州、常州、镇江、上海等地采购赈粮,从上海用轮船运往天津,不到一个月,5万石赈米全部运完。同年12月,直隶荒歉,缺粮严重。朱其昂受命筹借资金,赴南方各省购大米,转运京城,并择地设局试办平粜。朱其昂这次共购到白米10余万石,由轮船运往天津,再雇船运往通州。这批赈米除分拨3万石供京城平粜之用外,其余拨直晋两省,以应放赈之需要。1878年,河南大灾。根据李鸿章部署,朱其昂将招商局筹款购买的赈米3万石借给河南,价银12万两,分3年归还,招商局负责将这批赈粮运往天津。同年,京城缺粮,由朱其昂负责购买南方各省大米与奉天杂粮运京。
招商局承运赈粮虽然无利可图,但招商局的创办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事关邻封灾赈,虽力难兼顾而义不容辞”,招商局不仅负责承运和代为采买,而且当时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常常拿不出足够的救灾款项,招商局还要预先筹垫资金。清政府给予招商局的运赈运费极低廉,“赈济善举,照军米照半收取”,政府还准备让招商局“全免运费”。从天津到通州的转运剥费(每石合银1.31钱),清政府也转作购买赈粮用款而不付给招商局。为了便于办理赈运之事,清政府在京城和通州分别设立平粜局和转运局,所需经费甚巨,除在北洋海防经费内挪借外,相当一部分经费由招商局垫付。
招商局为承运赈粮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朱其昂便是在1878年由于购办晋豫赈粮而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病逝天津。朱其昂病故后,其弟朱其诏接任招商局会办,并在天津接办朱其昂的运赈事务。朱氏兄弟在招商局的历史上上演了并肩赈灾的佳话。
1885年,背负“尤善治振(赈)”美名的中国红十字第一任会长盛宣怀担任招商局的督办,招商局更加发挥大企业的核心作用,其赈灾事务走向高潮。
1889年,江浙地区遭受严重水灾,招商局除运输赈粮,还为江浙第二年的春赈捐银二万两。1890年,因江浙秋粮歉收,造成天津、北京大米短缺,米价上涨,招商局陆续往天津运米十六七万石。同年山东灾情严重,招商局奉命将赈粮10万石从湖南和江苏经天津转运山东。
1891年,招商局因“数年来局基渐固,公积增至七十余万,官款业已还清”的缘故,不望回馈社会,“由北洋大臣李奏准,在公积内提出官款免利报效银十万两,指定作为预备赈济之用”。这笔资金是义赈自光绪初年兴起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单笔捐款,其作为义赈的活动基金,在其后多次赈灾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如1896年,湖南遭灾,谢家福、严作霖和施善吕即会商盛宣怀,从中借垫4万两本金为义赈之用,1899年又划垫1万两本金赈济山东,1895年其息银2100两捐助奉直水灾)。
1893年,京畿一带大雨成灾,粮价日昂,招商局受李鸿章的扎饬派人赴江南、江北采办赈米,海运赴京。
从1887年至1893年之间,招商局运赈总数接近100万石。漕粮运输一直是招商局的专利,那么多的赈粮运输难免影响正常局务,因运费低廉的原因,招商局在经济上也承担着较大的损失。但招商局急社会之需,解国家之困,义无反顾,欣然受命。这种义举彰显了招商局对社会负责、关注民生、积德行善的企业行为取向。对于招商局在晚清时期的赈灾活动,历史学者张后铨认为“招商局办赈确实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句话,虽然没有一点感情色彩,却让招商局后人体会到历史对招商局前人的赞誉。
1872-1875 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洋务派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4批共120名 幼童远涉重洋,前往美国留学,从而揭开了洋务时期留美教育运动的序幕。这也是 近代中国较有规模的官费留学运动的开端。
招商局在两个方面为这 次幼童留美助了一臂之力。首先,出国留学生的挑选工作是由当时招商局会办(副总裁)徐润负责的。事实证明,徐润以其独到的眼力完成了这一使命:后 来回国主持设计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八达岭段,并受张之间委 托主持修建京汉铁路的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即是第一批留学生之一。这些学生,不仅 返国后投身铁路、煤矿、电报等行业,有一批参与了海军的建设,还有的担任了外 交官,其中唐绍仪后来担任了中华民国的首任国务总理。在这批留学生中,还出过 两位外交部长,两位驻欧美国家的公使。
其次,第二批留 美幼童是乘坐招商局的轮船去美国的,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于1872 年8月11日由幼童赴美留学肄业局的副委员容闳率领从上海起程赴美,这批幼童是由 外国商船运送的。但第二批“留美幼童”启程之际,恰好轮船招商局已 经创办,当时中国只有招商局有新式的海轮,而容闳与时任招商局的总办唐廷枢既 是同乡,又是同学,很自然地就选乘了招商局的海轮由上海奔赴美国,幼童出国前 曾在轮船招商总局的门前合影留念,成为了清朝留美幼童的一张标志性照片。
留美幼童开创了中国官 派留学的先河,随后招商局也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新式教育,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国内 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是招商局在1896年集捐筹办的。现 在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在初创时也得到过招商局的捐助。据 统计,仅在1896-1909年的十余年间,招商局就为教育部门正式投资白银70万两。1928年,招商局创办了招商局公学,开设航海专科,培养了一大批驾驶与轮机人才 ,使外国人把持中国航海技术的所谓“借材异域”的历史宣告结束。解 放后,招商局长期致力于支助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航海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 ,招商局在深圳蛇口成立了国内一流水平的海事培训中心。1992年,招商局成立120 周年之际,又在大连海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分别设立了“招商局奖学金”,再次把招商局与中国教育事业联在一起
所获荣誉
2021年2月,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2021年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0月,第九届中华人口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授予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特别贡献奖。
2023年11月,在2023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4A级基金会。
参考资料
民政部公告.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机构介绍.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4 10:3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