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寺沟西夏方塔
200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拜寺沟西夏方塔》是200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历史由来
拜寺沟是贺兰山东坡一条山沟,地属宁夏贺兰县金山乡拜寺口村。拜寺沟沟口称拜寺口,自拜寺口由东向西蜿蜒约10多公里至贺兰山腹地,西夏佛塔拜寺沟方塔曾耸立在北部一处背山面沟的台地上。
1984年,自治区开展文物普查时,对这座高塔有过简单记述:“方塔是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地面起)高11层,约30米。塔身除第一层较高大外,往上一层层收缩,塔顶残损,底座方形,底边长6.2米”;“塔身外表施白灰,上有彩绘壁画,但多漫漶不清。塔下原有寺庙建筑。”普查者根据沟内有明代进士石刻“题记”等,当时判断方塔“可能修建于明代”。在人迹罕至的贺兰山深山,有座30多米的高塔矗立其间,是相当巍然壮观的。
1990年11月28日,不法分子为盗取文物,将方塔炸毁。考古人员在现场清理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等一批重要文物,其中有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仅是孤本,而且是木活字印本。
文物事件
1990年11月28日,不法分子为盗取文物,将方塔炸毁,现场留下一片废墟。整座古塔被炸毁,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事经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披露,引起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及公安部、文化部、文物局领导迅即作出批示,责成宁夏方面“限期破案”,严惩犯罪分子。在方塔被炸后第三天,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启智即率文物考古和公安机关人员进山勘察现场,协调部署破案。据公安机关初步鉴定,犯罪分子是用TNT混合土炸药将方塔炸毁的。但因方塔所在地远离村落人烟稀少,现场犯罪证据提取不足,此案久侦未破,至今仍是一桩遗案,犯罪分子未能得到应有惩处。第二年,考古人员在现场清理时发现了西夏文佛经等一批重要文物,西夏方塔再次引起各界关注。被炸古塔废墟中发现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仅是孤本,而且是木活字印本。后经专家鉴定,这些西夏文佛经居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改写了我国的印刷史,将我国的活字印刷提早了一个世纪。文化部为此在北京专门举行了鉴定会,对此研究有重大贡献的西夏学专家牛达生还获得了“毕昇奖”。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现藏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纸本,属西夏时期,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出土经书共9册,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0厘米,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9册的文字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刻本西夏文佛经。该经书的内容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考古资料
《拜寺沟西夏方塔》为考古发掘报告。1991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贺兰县拜寺沟西夏方塔进行了清理发掘,本报告公布了全部出土考古资料。
全书分上下篇,上篇考古篇,包括方塔残体现状、出土遗物、拜寺沟沟内西夏遗址调查报告等四章;下篇研究篇,包括方塔原构推定及其建设特点、方塔塔心柱汉文题记考释、西夏文佛经《本续》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术、方塔出土汉文“诗集”研究等十章。全书分考古与研究两篇,概述方塔残体现状,介绍了出土遗物(佛经、佛画、丝织品及其他),对拜寺沟沟内西夏遗址做了详细的考察;还收有方塔原构推定及其建筑特点、方塔塔心柱汉文题记考释、方塔出土汉文“诗集”研究、西夏顶髻尊胜佛母像的芸术风格、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密呪释例等。
附《拜寺沟方塔木材鉴定报告》等,插图204幅,图版32幅。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西夏佛塔—拜寺沟方塔入选“宁夏十大考古发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23:05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