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星墩街道,隶属于
甘肃省兰州市
城关区,东邻东岗街道,南接焦家湾街道、嘉峪关街道,西与渭源路街道相邻,北与雁南街道接壤。辖区总面积3.2平方千米,2011年,辖区总人口53212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后,分属第七区一、二、三乡。
1953年,为第三区第四、五2街。
1956年,建拱星墩街道,属东岗区。
1959年8月,改为东岗区雁滩公社第三、四生产大队。
1960年12月,为城关区雁滩公社第三、四生产大队。
1962年1月,雁滩公社第三、四生产大队析出组成拱星墩公社。
1967年,更名东风公社。
1968年,复名拱星墩公社。
1983年4月,拱星墩公社改乡。
2004年12月,撤乡改建拱星墩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辖五里铺西、五里铺东、段家滩西、段家滩东、拱星墩后街、东岗东路6个居民委员会,五里铺、段家滩、拱星墩、范家湾4个村民委员会。
2020年6月,拱星墩街道下辖10个社区:拱星墩后街社区、五里铺西社区、段家滩东社区、段家滩西社区、东岗东路社区、五里铺东社区、五里铺村社区、段家滩村社区、范家湾村社区、拱星墩村社区,办事处驻深沟子102号。
地理环境
拱星墩街道东邻
东岗街道,南接
焦家湾街道、嘉峪关街道,西与渭源路街道相邻,北与
雁南街道接壤。辖区总面积3.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辖区总人口532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275人,城镇化率88.8%。另有流动人口17368人。总人口中,男性26834人,占50.4%;女性26378人,占49.6%;14岁以下8423人,占15.8%;1564岁39960人,占75.1%;65岁以上4829人,占9.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回、东乡、藏、满、蒙古等28个少数民族,共2262人,占2.6%。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东乡、藏、满4个民族,其中回族140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2%;东乡族223人,占9.9%;藏族195人,占8.6%;满族144人,占6.4%。
经济
2011年,拱星墩街道有耕地面积480亩,可利用林地面积64.3亩,农业总产值266万元,农业增加值143万元。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花卉。
2011年,拱星墩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商业网点261个;以东部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东部经济带”已成为服装鞋帽、针织用品、小百货、化妆品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专业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和商品集散地。
社会事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65人,剧院(场)2座,座位2150个,年演出10场次,观众达2万余人;文化专业户18个;公共图书室6个,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藏书2.6万余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6人,体育场地3处,6个城市社区和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有幼儿园(所)18所,在园幼儿1512人,专任教师96人;小学4所,在校生4534人,专任教师19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56人,专任教师1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700余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1400人。各级各类培训学校5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病床25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53张。专业卫生人员312人,其中执业医师89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39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5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拱星墩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19户,人数784人,支出21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1人,抚恤事业费用支出4.6万元。社区服务设施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万元,捐赠物资折款2.2余万元,接收捐款衣被1000余件,使800多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新增就业人员852人,有40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0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拱星墩街道有邮政网点5个。电信服务网点12个;固定电话用户0.8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41.3%;移动电话用户5.1万户,比上年增加16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6.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0.7万户。
交通
2011年,拱星墩街道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东岗路,范家湾路等多条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