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艺术
艺术风格的一种
据说立体派拼贴 (Collage) 的灵感来自毕加索和布拉克看到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 而法文Coller就是黏贴东西的意思。
简介
「拼贴」一辞源於法文coller(胶黏,to stick),在英文中,它是动词也是名词:作拼贴,即是将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上,创作出一件拼贴作品。
毕卡索创作出第一件精致的拼贴,即1912年的「有藤椅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他在画布上黏了一片印有藤编图案的油布,以此方式取代直接在画布上画出藤编图案。从此模糊了艺术中真实与幻象的区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後,达达的艺术家们更丰富「拼贴」概念,不论是文字片语、残缺图片、大量制作的广告印刷品、报纸杂志上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动手剪贴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材料。
事实上,拼贴的手法多元化,不仅仅在创作的颜色、肌理和质感上有变化,其中游戏的性格和反讽的趣味,非现实的重组和叙述手法,後来都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和观念 。
另外,拼贴是一种比较随性的一种表现,它可以是不具任何意义的,自己觉得不错就行了。拼贴的材料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只要找的到的东西都可以。拼贴完成的作品,用来作装饰品,可能比较适当,因为挂著别人看不懂的东西,然而拼贴做的月历,感觉也是不错,利用几块木板的组合,再随手涂鸦即可完成。
代表画家
毕加索
(Pablo Picasso)
理查‧汉米尔顿
大卫‧哈克尼
Raoul Hausmann
马克斯‧恩格斯特
(Max Ernst)
约翰‧哈特费尔得
(John Hearfield)
无限可能
著名建筑评论家科林‧罗(Colin Rowe)在1987年出版的《拼贴城市》(Collage City)在某种方面诠释了拼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一个多种元素拼贴堆叠的产物。在书中,建筑不再被单独作为一个对象来讨论,科林‧罗主张建筑师把视角从建筑单位体转移到整个城市。他认为城市是一种历史合力的产物,任何人对城市的认识或影响都是片段的和局部的,而城市的整体正是以局部拼凑的方式形成的,所以通过“拼贴城市”这样一种城市设计和规划方法,可以把割断的历史重新连接起来。
曾经为米兰﹒昆德拉设计《笑忘书》封面的欧洲平面设计大师柯里莫夫斯基说过:“在各种艺术形式走到尽头的时候,对片段的截取与整合成为后现代的标志之一。”而采样音乐家David Shea干脆将17个音源无规则排列,按下Random键,任凭机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这里,先锋的本能与创新的欲望变成了古怪的技术,这一切只是来源于知觉,也许我看过的一句话更能解释这一切:“拼贴艺术的流行,正是象征了我们这个解构与结构相互并存,相互钳制的社会”
让所有新新人类何后后现代高兴的是,艺术的工作越来越轻,他们可以轻松的购买和消费着艺术和自由,至少不必在沉闷的大学课堂里枯坐着,听着那些老梆子们的布道。参与者由被动的接收转换为主动的制作,感谢电脑与科学家,他们提供重构这个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倒是Michael Foucault做出了辩护:“一个过度热情的创造力,正是显示了文化去中心化的趋势。”
拼贴艺术会不会是一种终极指向呢?不得而知。重拾记忆的碎片,在偷来的蛋糕上抹上自己的奶油,这不仅仅是在创作,而是全新的创造。无限次切割再经无限次的重组,艺术自身的概念极端的扩大。
小心,其实艺术,就在你的身边,或许就是你自己而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2 16:2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