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形声字。从手,合声。“手”一般作“图J”, “合”的“口”字一般为倒三角形,而且下部很尖。篆文“图A”= “图B”(手,捡)+“图C”(合,并、连)表示将散落在地面的东西捡在一起。小篆以后,“口”形为正方。隶书“图D”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图E”简写成“图F”,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图G”写成“图H”。有的手形作“图I”,是小篆形体的继承。有的“合”字中的“一”与“口”相连作日,是较特殊的情况。
本义是拣起来。《
左传·哀公三年》:“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汁水)也。”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啗(dàn)之。”引申为收敛,收拾,整顿。又作名词,指臂韝(gōu),古时射箭时用的皮制的套袖,又叫“遂”。《
仪礼·乡射礼》:“袒决遂。”郑玄注:“遂,射韝也。以韦为之,所以遂(顺应)弦者也;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又借作“十”的大写。《正字通·手部》:“拾,今官文书防伪窜,借为数目字。”
(拾)掇也。史记货殖传曰。俯有拾。仰有取。射有决拾。毛传曰。决、所以钩弦也。拾、遂也。拾韬左臂。卽俗所谓收拾也。曲礼。拾级聚足。郑曰。拾读为涉。声之误也。从手。合声。是执切。七部。
《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并音十。《说文》:掇也。《广韵》:收也,敛也。《左传·昭三年》: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也。注:犹拾汁终不可得。《前汉·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又不知而问曰拾没,俗讹为什么。一曰射鞴也。著于左臂以遂弦。《诗·小雅》:决拾既佽。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仪礼·乡射礼》:袒决遂。注:遂,射鞴也,以韦为之。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