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发热
疾病症状
持续性发热(persistent fever),持续4周以上的发热称为持续性发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而且以感染性发热为常见。治疗宜针对病因。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药物。
病因及常见疾病
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而且以感染性发热为常见。
1.感染性发热
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2.非感染性发热
原因很多,可见于大手术后,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肿瘤、风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
中国国内原发性肝癌80%以上合并肝硬化。临床特点是起病隐袭,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则多属晚期。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或弛张热,或不规则低热少数可有高热(如炎症型或弥漫性肝癌)易误为肝脏肿或感染性疾病。及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其灵敏性特异性均有利于早期诊断。
2.恶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以男性多见临床物无症状或有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盗汗、消瘦皮疹或皮肤症痒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按炎症或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者;不明原因的发热,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肝穿、B超、CT等检查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转移癌、风湿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3.恶性组织细胞病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发热是常见的症状。有的病例似败血症伤寒。结核病、胆道感染等但经过临床系统检查治疗均无效,至晚期才确诊。
与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鉴别要点是:①临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学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②进行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显著;③肝脾大与淋巴结肿大的程度显著;④随病程进展进行性恶病质;⑤抗生素治疗无效。
4.急性白血病
可有发热,经血涂片、骨髓检查可以确诊不典型白血病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与白细胞计数减少,易误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涂片有异常改变可以诊断。
5.血管一结缔组织病
①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病例较易诊断。②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可有畏寒、发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痛不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虹膜睫状体炎,心肌炎,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但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与狼疮细胞均阴性。
6.结核病
为低热的常见病因,以肺结核多见,早期无症状体征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其次为肺外结核,如肝肾、肠、肠系膜淋巴结、盆腔、骨关节结核等除局部症状外,常有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确切疗效,有助于诊断老年肺结核起病症状不明显,其肺部并发症多,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易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
7.慢性肾孟肾炎
为女性患者常见低热原因。可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尿检查无异常,以低热为唯一表现。及时检测尿Addi细胞计数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如尿白细胞>5/HP,细菌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05可以确定诊断。
8.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而这种综合征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组织的口腔、生殖器、肛门等或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临床表现复杂,其基本特征是HlV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受损使机体处于严重的、进行性的免疫缺陷状态,从而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慢性腹泻超过1个月,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进行抗HlVP24抗原检测。
9.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持续低热,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据抗CMVIgM检测诊断。
1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表现早期低热伴心悸、脉搏快、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手颤、甲状腺肿大,局部杂音等。检测T3T4、rT3等。对无突眼的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进行131I摄取试验以除外甲状腺炎时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如血常规、尿常规、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培养、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X线、B型超声、CTMRI、ECT检查,组织活检(淋巴结肝、皮肤黍膜)、骨髓穿刺等。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查找引起持续性发热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诊断性治疗
长期发热原因不明者,除肿瘤外可以进行诊断性治疗。但必须持慎重态度,选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副作用最小的药物。
3.对症治疗
(1)使用退热药:不明持续性发热不能滥用退热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建议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2)物理降温:虽然不及药物见效快,但也可以适时选用,用纱布浸泡30%~40%的医用酒精或白酒,涂擦腋窝、大腿根、颈部、肘窝等处。酒精的蒸发可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持续发热,应该及时用药物缓解。
(3)温水拭浴:将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可使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退热贴:使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液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5)多喝水:助发汗,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体内的失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4 23:58
目录
概述
病因及常见疾病
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