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是一则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晋·
陆机《
文赋》。
成语出处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按部就班”。
成语典故
陆机出身名门,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
陆逊的孙子。他擅长写作,是西晋的作家,他深知创作的甘苦,为此创作了《文赋》,目的就在于“沦作文之利害所由”。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并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他对于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的想象问题和感性问题的论述尤为精辟。
他认为构思的阶段便要考虑结构、布局、剪裁、修辞等表现手段。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一方面要注意权衡去留,做到辞意双美;另一方面要“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同时还要防止意兴偏枯,唱而靡应;妍蚩相匹,应而不和;情寡词浮,和而不悲;绝曲高声,悲而不雅;古调质词,雅而不艳等毛病。
第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者虽强调辞藻,但仍认为内容是主要的。他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他认为轻视内容而仅追求形式,则成了“徒寻虚而逐微”,结果必然是“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
第三,要在众多的形象中去进行选择和概括;有时要先树要领,有时要后点主题;有时从晦到明,逐步阐述,有时又求易得难,须要层层深入;有时文章枝节虽具而根本未安,有时文章的根本已立而枝节未妥;有时感到招来即得,有时又感到煞费经营。总之,必须“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以期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成语寓意
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选句合乎规范。做事也一样,要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然而现在有时按老规矩办事,却又缺乏闯劲。
为人处世都要平稳,待人接物都应该以诚相待,处处从大局着眼,以社会利益为已任,办事认真负责,讲究方式和方法,以求得成效。“按部就班”既要求稳重处事又有别于拖沓,在稳中求速便可达到这种要求。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成语示例
清·
石玉昆《
三侠五义》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叙下去,自然有个归结。”
清·
李绿园《
歧路灯·第九九回》:“我一发劳动小相公大笔,写个书名签儿,按部就班,以便观书者指名以求,售书者认签而给。”
清·
文康《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正用不著到那等地方去名外图利。”
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
成语辨析
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步”与“部”同音,“按部就班”又确有办事要按照一定步骤的意思,其中的“部”就易被误写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