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Print on-demand,英文缩写POD),指
按照用户的要求,依指定的地点和时间予以提供为目的,直接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
数码印刷、装订。 按需印刷又称“即时印刷”和“闪电印刷”,是数字技术在印刷环节的极好实践,即“按当天的订数印刷,第二天发货”。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能满足个性印刷、减少浪费及印刷品一步到位的要求,实现零库存、即时出书和可选择的个性印书。
行业发展
2011年,首都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深化改革,加快资源整合,推进高新技术与出版产业的融合,创新和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开创首都新闻出版和版权工作的新局面。北京地区新闻出版业收入达到466.17亿元,同比增长9.45%;资产总额达到935.15亿元,同比增长8.74%;利润总额30.59亿元;从业人员11.58万余人。新闻出版行业收入总额在全市
文化创意产业9大领域中排名第四位。
未来将有可能出现以下趋势:
1、大中型出版机构一体化运作;
2、出版机构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
3、中小型出版机构将走服务外包之路;
4、新型数字出版机构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形态为主;
5、阅读器厂商开设网络书店;
6、传统渠道全面向电子渠道转型;
7、运营商进入全流程数字出版;
8、将出现更加细分的专业数据库服务商。
当然,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格式、产品价格、商业模式、结算、用户体验等诸多问题。
而这些趋势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都将基于一个主旋律:合作。而合作的目标是1+1=11。请注意,不是1+1=2,而是11,是希望获得更大的价值,对于以几何级数发展的产业而言,只有更大的价值才可以称之为价值。为此,我们还要做很多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比如共同组建建设性联盟,探讨如何将数字出版与出版机构更深入结合,制定切合实际的数字出版战略规划,规范商业模式和市场策略,以及进一步厘清合作伙伴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明确我们要什么,能给合作伙伴带来什么,我们的合作能给产业带来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理解,“让合作伙伴更有价值”具有现实意义,势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话题。
主要区别
按需印刷(POD)与传统出版过程的区别
传统出版过程是这样的:知名文学经纪人收到大量手稿,他们雇佣一些人审阅手稿。如果这些“读者”对稿子感兴趣,那么手稿就会交由文学经纪人审阅。如果文学经纪人也对书感兴趣,这份手稿就会交给拍板的人。一旦所有人达成了协议,手稿就会交给对相关题材感兴趣的出版社。出版社会给作者提供一个编辑名单,作者可以和他们讨论书的情况。出版社指派的编辑会认真梳理作者的手稿,与作者保持频繁的联系,协助作者完善作品。经过一系列步骤,书终于打造出来了。接着出版社付印一定量的图书,之后,市场部负责推广图书。可见,在传统的出版环节中,出版社操作图书诞生的每个环节,包括生产、发行和市场营销。而作者唯一的义务就是为图书签售以及接受媒体的采访。
图书上架以后,出版社有权选择是否继续印刷和发行图书。每本书上架的时间大致是6~8个月,之后,许多书就不再印刷,以腾出空间给新书。一些书会撤出书架,放在书商的网站上,直到图书的存货清空为止。
按需印刷则完全不一样。
优点
(1)按需印刷能有效缓解出版商的经济压力。
(2)对于发行量较小的图书,特别是专业和学术性图书,按需印刷是一种最佳的出版方式。
(3)可以实现按需出版。
(4)印刷文档是以数字方式存储的,可根据需要更新或更换,待印的总是最新的版本。
(5)延长了图书的生存周期。
(6)按需印刷还能有效缓和图书市场的商品供求矛盾,它不仅能增加图书市场的有效供给,丰富图书市场的可供商品种类,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而且能激发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刺激图书市场消费需求的普遍增长。
(7)按需印刷使图书样书的制作不再是难题。
按需印刷流程
作者代替了编辑的职能,负责文稿的检查;合同期结束以后,作者可以与第二家出版公司合作,出版同一本书。
首先,手稿被转换成PDF格式文件。作者需要仔细检查手稿,他负责拼写、语法和句法等细节问题。然后,作者把修改稿发给按需印刷公司的编辑。几周以后,作者会收到一个 PDF文件。在这份文件里,出版公司对图书前后封面的设计提出一些想法,作者据此建议改进前后封面图,一旦大家达成一致,就可以确定出版日期了。然后,按需印刷公司通过电子邮件给作者推荐的人(大概100个)发送信息,告知图书出版的日期。图书付印之后,作者会收到按需印刷公司寄来的信,信封里一般会有两本平装本图书。这种平装本比精装本的规格小一些,但是定价比一般平装本高三到四倍。另外,信封里还会附一张便条,告知作者可以在某个时间以很低的折扣购买自己的图书。
作者的书被印刷成标准平装本的样式。大约一年以后,当这本书的销量和需求明显下降时,出版公司就不再印刷这本书了。出版公司与作者的合同期结束以后,作者还可以与其他的出版公司合作,用新的市场策略发行这本书。于是,这本书就有了第二次赚钱的机会。
矛盾产生
以下为国内很久之前部分业内问题,随着业态的发展,相关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按需印刷的图书不受书店欢迎,它们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按需印刷公司的交易原则是:货到款到。
作者第一次拿到自己的书时,心中总是充满了兴奋。然而这种兴奋感并不会多久,就因为书店的拒绝而被失望和愤怒代替。按需印刷公司印刷了他们的书,但那只是作者梦想的一半,而另一半梦想——在书店上架——就无法实现了。
一般平装本与出版公司有七年的合同期。只有出版公司有权首先解除和约,而且这些书被打上了“必须从按需印刷公司订购”的标记。
图书上市三个月后,作者对书的市场情况有些失望。作者想看到的是:自己的书在全国范围的书店里上架,被最广大的读者阅读。而事实是,由于他们的书是以按需印刷的模式生产的,书店经理拒绝上架这类图书。想购买此书的读者也不能拿到这本书,因为书根本就不在书店的架子上。图书只能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作者不明白为什么当地书店拒绝在书架上放置他们的书,为什么按需印刷公司不花一点精力来营销他们的书。而且,当超市向公司提出大量定购时,出版公司竟然拒绝了。
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个作者收到一个大型社区180本的订单,竟然遭到了出版公司的拒绝,理由是定购量太大了。一个自封为“传统图书出版公司”的按需印刷公司竟然会拒绝180本的定购量,这是难以想象的。
出版公司的计划是:把书卖给作者和他们的亲戚朋友,而这个量是很小的。原因在于,如果图书从出版公司直接订购,那么出版公司就会马上收到信用卡支付的款项。如果全国范围内的书店进行订购的话,出版公司则会收到部分预付款。而且,全国范围内的订购在汇款上比较慢。可以说,按需印刷的游戏规则就是快速付款。”
出版行业分工细腻,各司其职,想过工作已经完善。比如,业内领先的POD中图按需公司,基于中图进出口资源以及灵活的版权签约方式,和作者实行了长久的利益共享,得到了业内的好评。
详细信息
市场营销谁来做
按需印刷状态下,营销工作已经不仅由出版社来完成,作者也可以通过自媒体等进行相关营销,获得的收益会更多。形成了多渠道的销售品牌运行。
出台法律的必要性
按需印刷公司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标明自己的责任。
这时,人们就会问那些作者:“你们签约的时候怎么不看清楚合同?”
在合同里,按需印刷公司强调说,他们保证承担出版书的所有风险,而且也不花费作者一分钱。但是,按需印刷公司拒绝泄漏并承认一般平装本书的高额定价。合同承认按需印刷公司负责生产和发行这本书,并且主要通过网站来进行市场营销,但同时说明:按需印刷公司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市场营销。合同还清楚地声明:作者有义务在销售图书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旦按需印刷公司完成了合同中他们该负责的部分,作者就需要动用自己的资源来发行销售自己的书了。
所有的都写在那里,白纸黑字
还没有出台一项法律来规范按需印刷公司的操作。而这项法律应该规定:按需印刷公司必须在它们的网站上告知自己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初出茅庐的作者应该对按需印刷公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然,最好的出版方式还是由传统出版社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