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械是用
铲斗挖掘高于或低于承机面的物料,并装入运输车辆或卸至堆料场的
土方机械。挖掘的物料主要是土壤、煤、泥沙及经过预松后的岩石和矿石。挖掘机械分为
单斗挖掘机和
多斗挖掘机两类。
英文:excavating machinery一般工程中约60%的
土方量、
露天矿山80%的
剥离量和采掘量是用挖掘机械完成的。挖掘机械分为
单斗挖掘机和
多斗挖掘机两类,单斗挖掘机的作业是周期性的,多斗挖掘机的作业是连续性的。
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挖掘机进入动力和行走装置多样化的阶段。1910年,出现了第一台电机驱动的单斗挖掘机;1912年出现了
汽油机和煤油机驱动的全回转式单斗挖掘机;1916年出产了
柴油发电机驱动的
单斗挖掘机;1924年柴油机直接驱动开始用于单斗挖掘机上;履带式行走装置于1910年开始采用。轮胎式行走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广泛用于
小型挖掘机。30年代,出现了步行行走装置;50年代中期,德国和法国相继研制出全回转式
液压挖掘机,从此
挖掘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多斗挖掘机也有100多年的历史。法国于1860年生产了世界上最早的、结构比较成熟的多斗挖掘机,用于苏伊士运河开挖工程。1889年,美国生产的多斗
挖沟机可挖宽0.29米、深1.4米的沟渠。19世纪末,
斗轮挖掘机在德国褐煤采掘中得到广泛应用,至1958年,每个
铲斗容量已达3600升。1977年,联邦德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斗轮挖掘机,其生产率为24万米日。
最初挖掘机是手动的,从发明到2013年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了,期间经历了由蒸汽驱动斗回转挖掘机到电力驱动和内燃机驱动回转挖掘机、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全自动液压挖掘机的逐步发展过程。第一台液压挖掘机由法国波克兰工厂发明成功。由于液压技术的应用,20世纪40年代有了在拖拉机上配装液压反铲地悬挂式挖掘机。1951 年,第一台全液压反铲挖掘机由位于法国的 Poclain( 波克兰 ) 工厂推出,从而在挖掘机的技术发展领域开创了全新空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相继研制出拖式全回转液压挖掘机和履带式全液压挖掘机。初期试制的液压挖掘机是采用飞机和机床的液压技术,缺少适用于挖掘机各种工况的液压元件,制造质量不够稳定,配套件也不齐全。从20世纪60年代起,液压挖掘机进入推广和蓬勃发展阶段,各国挖掘机制造厂和品种增加很快,产量猛增。1968-1970年间,液压挖掘机产量已占挖掘机总产量的83%,已接近100%[2]。第一代挖掘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出现,使挖掘机有了先进而合适的电动装置,于是各种挖掘机产品相继诞生。1899年,第一台电动挖掘机出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柴油发动机也应用在挖掘机上,这种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的机械式挖掘机是第一代挖掘机。第二代挖掘机:随着液压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挖掘机有了更加科学适用的传动装置,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是挖掘机技术上的一次大飞跃。1950年德国的第一台液压挖掘机诞生了。机械传动液压化是第二代挖掘机。第三代挖掘机: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挖掘机有了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也使挖掘机向高性能、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萌芽约发生在1965年前后,而在批量生产的液压挖掘机上采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在1985年左右,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节能。挖掘机电子化是第三代挖掘机的标志。挖掘机行业厂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国内7成以上挖掘机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国产品牌尚以小挖和中挖为主,但国产挖掘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2012年同比提高3.6%。
挖掘机械一般由动力装置、
传动装置、行走装置和工作装置等组成。单斗
挖掘机和
斗轮挖掘机还有转台,
多斗挖掘机还有物料输送装置。动力装置有柴油机、电动机、
柴油发电机组或外电源变流机组。柴油机和电动机大多用于中、小型挖掘机械,用一台原动机集中驱动,两者可互换。柴油发电机组和外电源变流机组用于大、中型挖掘机械,用多台电机分散驱动。行走装置主要用来支承机器、使机器变换工作位置和转移作业场地;另外,
链斗式挖掘机和环轮式挖掘机的
铲斗,随着行走装置的连续行走而切削土壤。行走装置有履带式、轮胎式、步行式、轨行式、浮游式和拖挂式等几种。作业场地固定、要求接地比压较低时用履带式;作业场地多变时用轮胎式;因施工条件特殊而必须架设专用轨道时,用轨行式;挖掘水下泥土用浮游式;小型
单斗挖掘机的行走装置无动力源时,用拖挂式;作业场地固定、机器重量大时,用步行式。步行式行走装置大多用于单斗挖掘机中的大、中型
拉铲挖掘机和
斗轮挖掘机。
工作装置是液压挖掘机的主要组成部分,SY系列挖掘机配置的是反铲工作装置,它主要用于挖掘停机面以下的土壤,但也可以挖掘最大切削高度以下的土壤,除了可以挖坑、开沟、装载外还可以进行简单平整场地工作。挖掘作业适应于开挖Ⅰ~Ⅳ级土,Ⅴ级以上用液压锤或需爆破手段。反铲工作装置由动臂、斗杆、铲斗、摇杆、连杆及包含动臂油缸、斗杆油缸、铲斗油缸在内的工作装置液压管路等主要部分组成。
1.行走动力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中央回转接头——行走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驱动轮——轨链履带——实现行走2回转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回转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
回转支承——实现回转3动臂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动臂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动臂运动4斗杆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斗杆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斗杆运动5铲斗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铲斗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铲斗运动
·
进气系统——网罩→胶管→空滤→胶管→增压器→胶管→中冷器→胶管→发动机 ·排气系统——增压器→膨胀节→消声器→排气管 ·冷却系统——水箱→胶管→节温器→水泵→柴油机→胶管→水箱 ·油门控制系统——
步进电机→减速机→
蜗轮蜗杆传动→油门拉线→柴油机油门—高怠速、低怠速限位开关 ·
燃油系统进油系:燃油箱→胶管→手油泵→粗滤器→精滤器→柴油机回油系:柴油机→胶管→燃油箱 (回油量比较大,用它来进行部份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