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
出自《战国策》的汉语成语
挟天子以令诸侯,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的汉语成语。意思的指挟制皇帝,号令诸侯。现代汉语中泛指借用权威的名义发号施令。复句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衍生典故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逐渐强大的秦国谋求开拓疆域,秦惠王九年(前318年),秦将司马错张仪秦惠王面前就同从何处开始开拓疆域展开了争论。
司马错主张先攻打蜀国,而张仪主张先打韩国。张仪的理由是只有先亲近魏国,在与魏国亲近的基础上再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就能顺利出兵三川(今河南洛阳一带,因境内有黄河、洛河和伊河三川),先阻断韩国出兵的关口,如同掐断了韩国的咽喉。然后,再让魏国隔断南阳,让楚国逼近南郑,如此秦国就可以攻占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和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一直可以打到东、西二周的城郊,讨伐周王。陷入困境之中的周王为了保命,肯定要献出象征天下王权的九鼎宝器,秦国拥有了九鼎宝器,掌握了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到那时,天下没有人不听从的。这就是王业,是统一天下的功业。至于楚国和魏国,待回过头来再一一占领即可。
而司马错摇了摇头,面向惠王微微一笑,伸出了三个手指头说:“任何朝代,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具备富国、强兵、君民一心三个条件。也就是说,要想富国,就得设法开疆拓土。土地广了,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强兵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有了百姓,才能有国家。要想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得广施惠政。只要这三点做到了,大王统一天下的大业也就完成了。所以,下臣还是觉得先攻打蜀地为上策,蜀地是戎狄之邦,虽然偏远一些,但首领残暴无比,百姓之心惶惶,国内已到混乱不堪的地步。只要我们秦军一到,还可以获得除暴安良、为民做主的好名声。像这样名利双收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他又转过头对张仪说:“阁下的意思是先攻打韩国,挟持天子。但这样做是要承担恶名的,其他国家一旦晓得了利害关系,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秦国如今的兵力,是万万难以击败六国联军的。所以,秦国何必要自找麻烦?”
最后,秦惠王决定采纳司马错的主张,兴兵伐蜀,逐步扩展秦国的疆域。
成语寓意
东汉末年,曹操也曾“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这一举措,令其在政治地位上高出其他割据者。曹操打着侍奉天子的口号控制汉献帝,又迁都许都,将其变为手中的政治傀儡,占领舆论制高点和主动权,以收天下人心;充分利用旧有各阶层的力量,拉拢中下层和中间力量,为称霸天下打下了基础。现代汉语中,“挟”字还有倚仗,倚以自重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应该善于观察身边资源,合理的借势不仅能使困顿者从逆境走出,也能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挟天子以令诸侯”指挟制皇帝,号令诸侯。现代汉语中泛指借用权威的名义发号施令。复句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惠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挟天子以令诸侯,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0 10:51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