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
掌叶秋海棠(Begonia hemsleyana Hook. f.)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多年生草本。掌叶秋海棠的叶为掌状复叶,被极疏短硬毛或近无毛,其小叶形状与茎生叶同形;花近无毛,为粉红色,花序梗无毛,苞片和小苞片膜质,披针形,顶端有刺芒,被短毛;蒴果下垂,倒卵状球形或椭圆形;花期在12月;果期在6月。掌叶秋海棠的别名为伞状秋海棠。
形态特征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伸长,呈长圆柱状,横走,直径3-5毫米,节疏,节处具有多数细长之根。基生叶通常2-3,掌状复叶,具长的总叶柄,总叶柄长9-12厘米,被极疏短硬毛或近于无毛;小叶片形状与茎生叶同形;茎生叶互生,具长总叶柄,总叶柄长3.5-6厘米,被淡褐色短毛;叶片通常掌状7小叶,偶有8;小叶片长圆披针形或倒卵披针形,长6-7.5(-9)厘米,宽1.9-2.3厘米,先端渐尖或长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远离三角形浅的锐齿,齿尖有短芒,上面深绿色,散生硬毛,下面淡绿色,沿主脉和侧脉散生硬毛,羽状脉,下面明显;小叶柄长6-7毫米,被淡褐色短毛;托叶膜质,卵状披针形,长5-10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渐尖,顶端常带长芒,外面和边缘幼时被短毛。
花序长12-18厘米,近无毛;花粉红色,常(2-)4朵,呈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4-7.5厘米,一次分枝长1.8-2厘米,偶有2次分枝,长约1厘米,均无毛;苞片和小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1.3厘米,先端渐尖,顶端有刺芒,边缘和外面均被短毛;雄花:花梗长8-14毫米,细弱,被短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约10毫米,宽约8毫米,先端圆,外面被弯曲而较长之毛,内面2枚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圆,无毛;雄蕊多数,花丝长约5毫米,花药卵球形,长约8毫米;雌花未见。蒴果下垂,梗长1.5-2.5厘米,近无毛,轮廓倒卵球形或椭圆形,长10-13毫米,直径5-7毫米,无毛,2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有不等3翅,大的三角形至斜三角形,长1.5-2.1厘米,先端圆,无毛,有纵纹,其余2翅小,呈短三角形,长约3毫米,均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12月,果期6月。掌叶秋海棠的别名为伞状秋海棠。
产地生境
掌叶秋海棠分布于中国云南(屏边、金平、马关、蒙自)、广西(那坡、德保)、四川(巴县)、广西,贵州等地。生长在海拔1000-1300米的山坡阴处潮湿地、疏林中或常绿阔叶林密林下山谷林内石壁上,溪水边阴湿处。
生长习性
掌叶秋海棠喜欢温暖湿润、冬暖夏凉的环境,在湿润、半阴环境和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下生长良好,忌高温、干旱、积水和直射阳光。
繁殖方法
掌叶秋海棠以播种、扦插繁殖。
掌叶秋海棠的新芽萌发,均同出于同一茎基部,所以形成丛生状况。生长茂盛时,前后可萌发出10多个小苗。繁殖过程中,把侧生小苗分开,单独1苗或2苗分开栽培。分株移栽在四月底,五月初进行。分株时,把植株根部土壤尽量抖干净,双手分别把住植株下端,找到易分开的部位,两边用手轻轻分开。如果侧边小苗生长比较密集,则用刀切割开。切割后的块茎,每块至少要带有一个芽,切口用硫磺粉草木灰敷上,灭菌消毒,晾干后即可上盆栽种。栽种时,把原来的老叶剪去,以防消耗更多的水分和养分,注意不宜复土过深,茎芽稍露土为宜。复土过深或过浅植株不宜成活。
栽培技术
栽培土和盆的准备:栽培土为腐叶土+红土+沙=3:3:2;或是腐叶土+红土=1:1,红土选用颗粒性、团粒结构好的红土,一般酸碱度pH为5.5-6.5。腐叶土为阔叶林下形成的,沙土用河砂。盆一般用瓦盆。瓦盆透气性好,直径分别选用12厘米、20厘米或25厘米三种,盆深为12-25厘米。最初小苗繁殖移栽用12厘米盆,当植株逐渐长大后,换用20厘米盆。为进一步扩大小苗冠幅,再换用25厘米盆。这样,既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也有利于室内观赏的摆设。掌叶秋海棠为贯叶类型,所以养殖时,盆与盆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避免因叶片长大,相互重叠,密集,形成茎干秃长,倒伏及多发生病害。
浇水:掌叶秋海棠是具有地下肉质球茎的植物。一般情况,根据植株的长势,长势旺的植株可以多浇水,长势弱的植株的少浇水。避免浇水过多,干旱和潮湿造成根系和球茎糜烂。掌叶秋海棠要求空气湿度大,生长季节应注意经常喷水,把植株及周围环境喷湿,以增加空气湿度。
施肥:掌叶秋海棠可用猪粪风干后作基肥,再适当配有牛角沫或油枯。追肥利用沤熟的人粪尿或腐熟野生青蒿植物肥水,兑成清肥水后浇施。掌握“少吃多餐“清肥勤施的原则。施肥时要待土干后进行,如果天气特别干燥,施肥后的第二天下午即浇回肥水。
松土、除草:种植一段时间后,盆土板结,并长出各种杂草。可用小齿松土、拔除杂草,起到保水、保肥、透气作用。但注意松土时不要碰伤植株根茎,以免碰伤后,伤口感染杂菌烂根。拔草、松土,可结合在施肥前进行。
病虫防治
虫害
掌叶秋海棠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土蚕和蛴螬等土壤害虫的为害,将植株咬断或将球茎吃空。可用666粉或甲敌粉农药兑水浇灌触杀。或者一经发现后,把盆土倒出、有时也诱捕、杀死。有时也有蛞蝓侵入,危害叶片,可每天下午至夜间用白菜诱捕。再结合用666粉撒布在植株周围或蛞蝓的必经之处。
红蜘蛛蚜虫也很喜欢寄生在植株叶片上,使叶子反卷曲,叶绿素失色。发现此症状后,应先剪除严重虫害叶片,减少虫口密度,再用“敌杀死、氧化乐果“喷洒。
病害
叶斑病: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扦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灰霉病: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掌叶秋海棠株形优美,茎枝微红,叶色清秀,其叶片掌状全裂为六“小叶”,叶柄及背部叶脉均为紫红色,花洁白,适合室内盆栽观赏或装点走廊、台阶、门厅,颇为美观优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参考资料
掌叶秋海棠.中国自然标本馆.
掌叶秋海棠.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4 21:3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