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庭宫
古代宫殿建筑
掖庭宫是唐朝宫殿的一处建筑,属于太极宫的一部分,是宫女居住和犯罪官僚家属劳动之处。
范围
宫门
掖庭宫由于是宦官机构与宫女的居处,实际上是太极宫的一个从属部分,因此,其宫墙四周,只有东西门,而无南北门。掖庭宫东面有二门,南为通明门,北为嘉猷门,二门东通太极宫。西面一门,称西门,靠近北部,门对修德坊。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唐太宗命释放三千宫女所出之西门,即是此门。
建筑布局
掖庭宫的建筑布局,可分为三个部分:中部地区为宫女居住区,其中也是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中部地区的房舍建筑,史无明文记载。《唐两京城坊考》掖庭宫中列有一“众艺台”,注云:“《长安图志·杂说》云:掖庭东北垣上有一方台,考之于志,恐所谓宫人教艺之所,名众艺台者也”。掖庭宫的北部,据吕大防《隋都城图》中所绘,为太仓之地,并也确曾在此地区出土过贞观十四年(640年)和二十二年(648年)唐太仓的“和籴粟窖砖”。
掖庭宫的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发现了“光化二年(899年)岁己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己丑建”《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高宗龙朔年(663年)以后,唐朝皇帝多西内移居大明宫处理朝政,内侍亦随之徙于大明宫西侧右银台门内侍省的名称,隋唐时期屡有更。隋初称内侍省,炀帝时改为秋监,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侍监,龙朔二年(662年)改监为,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改为宫台,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后,称内侍省。
历史考证
1978年5月,曾在西安城内西五台以西,距今西安西城墙240米处发现了唐“光化二年(899年)岁次己未六月癸亥朔二十七日己丑建”的《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位置恰在原掖庭宫的西南,从而证明这里确曾是内侍省无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2:09
目录
概述
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