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照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探究教学的程序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探究教学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它的产生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两个方面。
含义
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
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照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资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方法。
程序
探究教学的程序: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一程序:
●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
●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假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个人或小组共同实施方案(讨论研究,实验验证等),学生记录这一过程将手中的信息资料加工处理。
●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或提出新问题,重新设计实验,用不同方法组织资料,解释资料,再一次进入探究过程。
特点
1.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
2.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4.探究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产生背景
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发达国家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工业生产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特别是20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腾飞状态,世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知识更新周期极大缩短,世界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其中最主要为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
20世纪60年代,苏联
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对科学认识发生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就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为适应这种社会现实,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源于美国,继之响遍世界。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 J.Schwab 1909—)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
思想渊源
探究思想的渊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404年)的问答式教学法;法国启蒙思想家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正确地看到,只采用
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从课中学”有局限性,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变化。他主张“学生中心,从做中学”。它的基本教育过程是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探究教学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
施瓦布和
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或事物。施瓦布则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从理论方面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性,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
此外,
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与探究教学几乎同时产生,有许多相近之处。美国教育家兰.本达女士以小学自然教学为基础创设的“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colloquium教学法(译为“探究—研讨”教学法)在对感知材料的认识上与探究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