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一项职能,控制工作是指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类型
现场控制
这类控制工作多用于正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它是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主管人员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
反馈控制
这类控制工作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展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前馈控制
又叫预先控制,是主管人员运用能得到的最新信息,包括上一个控制循环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反复认真地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比较,从而在必要时
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间接控制
指人们常常会犯错误,或者常常没有察觉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他们往往是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出现
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才去进行纠正。对于主管人员缺乏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所造成的管理上的失误和工作上的偏差,运用间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其纠正,并提高管理水平。
直接控制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的。其指导思想认为:合格的主管人员出的
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所谓“
合格”,就是指他们熟练运用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技术,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管理工作。
要求
控制系统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
控制系统和信息是为了协助每个主管人员行使其控制职能的,因此,所建立的控制系统必须符合每个主管人员的情况及其个性,使他们能够理解它,进而信任它并自觉地运用它。
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有效的控制工作要求有客观的、准确的和适当的标准。在每一种情况下,标准都应是可能测定的和可以考核的。
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
控制工作即使是在面临着计划发生了变动,出现了未预见到的情况或计划全盘错误的情况下,也应当能发挥它的作用。换言之,如果要使控制工作在计划出现失常或预见不到的变动的情况下保持有效,那么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就要有灵活性。
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必须是合算的。如果控制技术和方法能够以最小的费用或其他代价来探查和阐明偏离计划的实际原因或潜在原因,那么它就是有效的。
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
一个正确有效的控制系统除了应能提示出哪些环节出了差错,谁应负责外,还应确保能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否则这个系统就等于名存实亡。
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
对于一个合格的主管人员来说,进行控制工作时,不能没有全局观点,要从整体利益出发来实施控制,将各个局部的目标协调一致。
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一个真正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能预测未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偏差,预先采取措施,调整计划,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去解决。
重要性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一方面,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因为制订计划时,主管人员受到其本身的素质、知识、经验、技巧的限制,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制订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还会发生未曾预料到的情况。这时,控制工作就起了执行完成计划的保障作用,以及在
管理控制中产生新的计划、新的目标和新的控制标准的作用。通过控制工作,为主管人员提供信息,使之了解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以及偏差的大小,并据此分析原因,及时给予纠正,或立即修订计划,使之符合实际。
2、另一方面,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存在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维持其它职能的正常活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来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正确的控制工作可能导致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改变组织结构,改变
人员配备,以及在指导与领导方法上做出重大的改革。
比较
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在含义上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
相同点
2.管理控制也有两个前提条件:计划指标在控制中转化为控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
3.管理控制也包含三个基本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4.管理控制工作与
控制论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有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克服系统的不肯定性,使系统保持某种稳定状态。
不同点
1.一般控制的实质是简单的信息反馈和自动控制。而在管理控制中,主管人员要计量实际成效,并把它与标准相比较以及明确地分析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随之作出必要的纠正。为此主管人员必须花费一定的人、财、物力去拟定计划并付诸实施,才有可能纠正偏差,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一般控制的目的,是使系统运行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范围而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而管理控制的目的不限于此,它还要力求使组织的活动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也就是求得螺旋上升,即“管理突破”。
步骤
确立标准
首先应明确控制的对象,也就是体现目标特性,影响目标实现的要素。这种标准是从一个完整的计划中所选出来的,是对工作成果的计量有重要意义的关键点。最理想的标准是可考核的标准。
衡量成效
这实际上是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反馈”。有了标准后,首先要明确衡量的手段和方法是什么,落实进行衡量和检查的人员,然后通过衡量工作中的成效,获得大量信息。反映计划执行的进度,使主管人员了解哪些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成效显著,应予激励;同时及时发现那些已经发生或预期将要发生的偏差。
纠正偏差
这是控制的关键,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体现了执行控制工作职能的目的,同时将控制工作职能与其他职能结合在一起。